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经济增长率主要是通过高投入的办法获得的,就交通运输业而言也不例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显然,在资源日趋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今天,这种主要靠扩大建设规模,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忽视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不重视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为继了。 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特征完全表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评判(特别是定量评价)、测算生产率难度大而复杂,但意义重大。国外对它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从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到实际,从研究方法到测算数学模型,从个别行业或地区中的推广应用到世界银行的采纳。目前,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和经济运行质量优劣的定量评估标准。近年来,国内运输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测算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有关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的生产率、技术效率的研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其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生产函数方面。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生产率研究状况的前提下,运用交通运输业1985-2000年的数据采用扩展过的Malmquist-DEA方法评估交通运输业内的生产率变化状况。该方法与以往的方法比较有如下优点:无需假定生产成本最小化,同时能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分解成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水平的提高。然后,运用虚拟因变量方法分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具体因素。通过以上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运输方式,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各运输部门因针对本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全要素生产率基本原理。该部分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发展及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生产率度量方法。 第二章,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该部分描述研究交通运输业生产率的背景及主要的投入产出要素,并介绍了本文实际使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数学模型即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和扩展过的DEA模型(TYVV-DEA模型及FC-DEA模型)。 第三章,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该部分选取交通运输业的投入产出指标并对所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求得该行业生产率变动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即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及技术水平变化指数)。 第四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影响因素分析。该部分简要介绍Probit模型及Logit模型,并运用以上回归方法联系交通运输业实际情况来分析影响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该部分在总结研究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就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把扩展的Malmqust-DEA方法引入交通运输业并运用虚拟因变量回归模型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文中大部分统计分析运算是由统计软件SPSS和Excel软件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