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市场面临着经济制度不够健全以及资源配置不恰当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营负担仍然较重,高昂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经营困难,这一问题在制造业企业中更为突出。制造业企业的费用控制效果不太理想,普遍存在费用粘性现象,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加大企业风险。代理问题是费用粘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对管理者进行激励能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使管理者选择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债务约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一定的治理作用,债权人通过与债务人签订契约,对管理者在资源配置方面产生约束,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优化企业费用结构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研究高管薪酬和债务约束两个因素对费用粘性的影响,为债务治理相关研究增添了新证据,对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制造业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及健全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提供参考,促进制造业企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债务治理理论、激励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高管薪酬能够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能够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较强时高管薪酬能够显著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四个假设。以销售、管理费用之和变化率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化率的自然对数、营业收入下降虚拟变量、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平均数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为解释变量,对资本密集度、劳动密集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年份等变量进行控制,构建ABJ模型用于假设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变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检验,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分样本回归的方法检验高管薪酬、债务约束与费用粘性的关系,验证了所提出的四个假设,并将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替换变量带入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导致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下管理者出于自利动机损害股东利益,导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适度提高管理者薪酬水平,能够约束管理者的自利行为,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越强,就需要预留更多的资金以备偿还债务本息,营业收入下降时管理者就会削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较强时,管理者行为受到限制,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公司利益,高管薪酬能够显著降低费用粘性水平。根据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管理者薪酬体系,适度提高管理者薪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者权力;合理应用债务融资,发挥债务的外部治理作用。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债务治理理论、激励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高管薪酬能够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能够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较强时高管薪酬能够显著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四个假设。以销售、管理费用之和变化率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变化率的自然对数、营业收入下降虚拟变量、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平均数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为解释变量,对资本密集度、劳动密集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年份等变量进行控制,构建ABJ模型用于假设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变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检验,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分样本回归的方法检验高管薪酬、债务约束与费用粘性的关系,验证了所提出的四个假设,并将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替换变量带入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导致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下管理者出于自利动机损害股东利益,导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适度提高管理者薪酬水平,能够约束管理者的自利行为,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越强,就需要预留更多的资金以备偿还债务本息,营业收入下降时管理者就会削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费用粘性水平。债务约束较强时,管理者行为受到限制,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公司利益,高管薪酬能够显著降低费用粘性水平。根据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管理者薪酬体系,适度提高管理者薪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者权力;合理应用债务融资,发挥债务的外部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