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作为“独善其身”的第三方,与公司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凭借个人职业素养和知识的积累可以有效的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但是目前对于独立董事与大股东“隧道挖掘”的现象分析仅停留在独立董事某个因素的影响层面,忽略了来自不同背景特征下独立董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考虑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外界环境对背景不同的独立董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从独立董事的不同背景特征出发,研究对上市公司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
本文在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2014-2018年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异常资金占用作为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替代变量,而且将独立董事的背景特征分为个性和职业两个方面,研究个性特征中包括:年龄和性别背景;职业特征中包括:学术、政府、财会、银行、法律等背景。探究了独立董事的不同的“标签特征”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得出实证结果表明:(1)大股东“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很普遍,控股股东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绝对控制权转移公司财产和利润的手段,不仅打击中小股东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2)基于全样本,年龄的大小,政府背景、财务背景、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无明显作用;女性占比、法律背景、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3)基于不同的地区分析,东部地区因政治、经济、文化最为成熟,选择在独立董事中加入女性比例、学术背景、法律背景的可能抑制作用更为有效;中部地区因政治、经济、文化较为成熟,选择在独立董事中加入女性比例、学术背景、政府背景可能更为有效;对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欠成熟,选择学术背景、法律背景、财会背景的独立董事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本文通过研究独立董事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一方面扩充了“高层梯队理论”的经验证据,描述来自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因个人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另一方面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优化独立董事的结构并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现状的独立董事,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可以更好地发挥董事会的治理作用。
本文在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2014-2018年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异常资金占用作为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替代变量,而且将独立董事的背景特征分为个性和职业两个方面,研究个性特征中包括:年龄和性别背景;职业特征中包括:学术、政府、财会、银行、法律等背景。探究了独立董事的不同的“标签特征”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得出实证结果表明:(1)大股东“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很普遍,控股股东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绝对控制权转移公司财产和利润的手段,不仅打击中小股东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2)基于全样本,年龄的大小,政府背景、财务背景、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无明显作用;女性占比、法律背景、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3)基于不同的地区分析,东部地区因政治、经济、文化最为成熟,选择在独立董事中加入女性比例、学术背景、法律背景的可能抑制作用更为有效;中部地区因政治、经济、文化较为成熟,选择在独立董事中加入女性比例、学术背景、政府背景可能更为有效;对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欠成熟,选择学术背景、法律背景、财会背景的独立董事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本文通过研究独立董事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一方面扩充了“高层梯队理论”的经验证据,描述来自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因个人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另一方面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优化独立董事的结构并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现状的独立董事,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可以更好地发挥董事会的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