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旨在建立合并流出道狭窄(OTS)的兔腹主动脉瘤(AAA)动物模型,探讨本模型特点、AAA破裂的高危因素及OTS对AAA病理影响,为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A、B、C,3组,每组8只。A组为AAA组,游离部分肾下腹主动脉,猪胰蛋白酶从外膜浸润该区域30分钟;B组为合并流出道狭窄的腹主动脉瘤(OTS-AAA)组,在A组的基础上于酶浸润区域远端行腹主动脉缩窄。C组为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替代胰蛋白酶进行同时长浸润,并于完成结扎缩窄后剪断结扎线。于术后2周行动脉造影(DSA),取材,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术后14天,A组,7例形成AAA,平均动脉直径3.53±0.03mm。B组,6例形成AAA。术后18h、29h、68h,分别有1只动物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为破裂组(Br组),其平均动脉直径3.57±0.07mm。其余3例,为非破裂组(Bu组),平均动脉直径3.49±0.08mm。C组,未见明显腹主动脉扩张,平均腹主动脉直径2.32±0.12mm。A、B组间及Br、Bu组间动脉瘤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312,0.056)。相较C组,B组和A组均出现明显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壁破环、炎性细胞浸润及弹力纤维断裂。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可靠的建立AAA模型,OTS-AAA模型较经典模型更易引起瘤体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于AAA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