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成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享誉中外的医学成就之一。对于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去发扬光大。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收集来的5000个中成药名的语料基础上,详实地描述了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希望能揭示中成药名的语言文化特色,也希望揭示其在语言文字上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成药名的语音分析。从音节和韵律两个角度对中成药名的语音进行详细分析,在音节构成上,从双音节到十一音节均有不等分布,其中以五音节居首,三、四、六音节次之,音节数目上呈现出“黄金格”规律;在韵律上,中成药名以高声调结尾居多,平仄相间的声调组合形式使中成药名抑扬顿挫,更具有回环美,在节律上,“头重尾轻”的音节节律形式以标准音步为主,符合汉语用词规律,更具有节奏美。第二章为中成药名的用字分析。选择单纯的汉字搭配入药名,不夹杂其他外文、符号等文字形式,本土气息更为浓郁。该章以高频字、生僻字、多音字为视角对中成药名用字详细解析。高频字的使用大多都体现出中成药名在用字上的语义取向:一是表明治疗病症的方法,二是寄托人们的美好寓意,三是含有身体器官部位。收集来的5000个中成药名中共有70个生僻字,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难认、难记的字;中成药名中还出现69个多音字,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区分读音的字。第三章为中成药名的用词分析。这一章主要对中成药名中的专有名词、缩略词语、数词、颜色词等的使用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发现专有名词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标记性特征。中成药名中主要包括名词缩略语和数词缩略语两大类,其中名词缩略语是采用较多的命名方式。数词在中成药名的使用中体现出简单精准的特点,也折射出数词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中成药名中的颜色词反映出人们的色彩观念,与人们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第四章为中成药名的内部构成分析。有剂型的中成药名形式更受到人们青睐,无剂型的形式较不常见。根据“可别度领前原理”对中成药名修饰语的排序进行认知分析后,得出多层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为:人名/地名/临床科名>中药材名>疾病名>治疗功效。第五章为中成药名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思考。研究后发现中成药名中有一些语言文字方面问题。在语音方面:有些药名音节过短,不便于传递出相应的讯息;八音节以上过长,不便于识记与交流。在用字方面:中成药名中出现生僻字、多音字,不便于识记。在用词方面:有些用词过于直白、粗俗化;有些用词过于文雅,不便于理解,还有一些用词过于夸张化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语音、文字、用词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