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大多都已发生了可喜变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然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一个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同课异构”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研究方面开始有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同课异构案例评析,比较其中异同。旨在于以《化学能与电能》一节为例,为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概念和理论这一课型的教学上提供一些实际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对化学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实践价值。本次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同课异构视角下,观察了三节优质课堂案例,完成转录并比较分析三节《化学能与电能》优质课的特点。采用了文献分析、课堂观察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行为、教学具体过程三个维度展开研究,总结了三位教师基于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特点。通过分析得知,三位教师的教学各有特点:甲教师注重授课细节,重视解题技巧与落实。乙教师注重知识的学科价值与思想内涵,强调思想性的渗透;丙教师则注重方法传授,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归纳出在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想。据此总结高中化学概念和理论课型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教学流程设计上看,注重目标清晰和概念的逻辑性;(2)从教学行为上看,注重活动的创造性和与主题的契合度;(3)从教学具体过程上看,注重思想观念的渗入。基于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1)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2)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教学行为的创造性;(3)在教学具体过程中利用模型建构和观念建构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自身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