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主要研究取向之一,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响巨大,影响深远。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C·彪勒是代表欧洲人本主义传统的发展心理学家。她以人的发展为线索研究作为整体的人类生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理论体系,在生命全程发展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为关于儿童青少年发展、人生全程发展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人本主义的理论视域,而且把发展心理学纳入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之中,扩大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国外,C·彪勒的心理学思想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国内对C·彪勒及其观点的介绍不多,了解也很少。为此,本文拟将对她的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和剖析,以期丰富我国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C·彪勒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的科学。她反对把人的行为看作由环境决定的、还原论的行为主义解释,也反对精神分析在疾病的基点上解释人类心理,而强调研究作为整体的人、健康的人、健康心理和健康发展。她把人视为一种开放系统,认为健康人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实现,用她的术语为自我完满。在心理学方法上,她提倡自然主义方法论,强调个案研究和传记研究,并综合运用统计、传记和发展三种途径从整体上系统处理生活史材料,为关于人类生活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照。C·彪勒在发展的参照框架下界定了生活的四个基本趋向理论、自我发展理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和人类生活的目标结构理论。四个基本趋向——需要满足、自我限制适应、创造性扩展、维持内部秩序——与生命全程发展的阶段相联系,并沿着通往自我实现的道路不断发展,形成了生活过程中人类健康发展的一般结构。自我理论则描述了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自我的演变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作为人格的核心系统整合、指导、实施四个基本趋向。四个基本趋向理论与自我发展理论共同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和人类生活目标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C·彪勒根据自我的演变和四个基本趋向来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新颖、可行的人本主义理论框架。她关于人类生活的目标结构理论,包含了人一生中全部持续时间“水平维度”和各种不同层面“垂直维度”中的人类生活,使作为整体的人类生活过程在目标层面上理论化、系统化。作为一位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C·彪勒非常重视把自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应用到实践领域。她对心理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独到见解。她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过程,治疗者与患者的关系类似于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治疗者有必要与患者分享价值,帮助患者澄清他的个人价值系统,强调在心理治疗中应关注患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她关于心理治疗的思想和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内涵。C·彪勒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她认为自我起源于人的遗传结构,把生物性或遗传性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因而未能从根本上摆脱生物决定论的羁绊。其理论也存在概念上的缺陷,而且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