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蓝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常用于清热解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功能主治在历代本草、方书和现代药典中均有记载。目前所用的板蓝根分为两种:一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O. Ktze.的根。《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十字花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为板蓝根的主要来源。 现今板蓝根在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通过对板蓝根的药效学研究,发现板蓝根主要有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增强免疫、抗癌和活血作用,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腮腺炎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是公认的有较好抗病毒效果的少数中药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板蓝根注射液和板蓝根煎剂有确切的抗病毒疗效。但原板蓝根注射液因为制备工艺粗糙,不能有效地分离各种有效部分,含有大量杂质,在临床上常见引起过敏反应,使板蓝根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通过对实验文献和临床研究文献的查阅,我们确定板蓝根抗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氨基酸类成分和核苷类成分。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原板蓝根注射液的基础上,提高板蓝根制剂中有效部位的百分含量,减少杂质的含量,以达到提高板蓝根抗病毒的疗效,减少其过敏反应和副作用的目的。 我们对板蓝根中氨基酸类成分和核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三种强酸型阳离子树脂性质,选择732强酸型阳离子树脂用于总氨基酸的分离,并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了相关参数,确定732阳离子树脂的最佳纯化工艺是:上样溶液浓度为11.9mg/ml,pH值为3,上样的流速为2BV/h,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7,上样后再用2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脱,再用6倍柱体积的2 mol/l的氨水洗脱,收集氨水的洗脱液,得到板蓝根总氨基酸的纯度在50%以上。通过比较四种大孔树脂的性质,选择HPD450型大孔树脂作为纯化核苷类成分的树脂,通过对纯化工艺的各项指标考察,确定HPD450大孔树脂的最佳纯化工艺是:树脂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