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说书艺人对《水浒传》中的武松进行了细致改编,形成相应的说书书目。说书艺人改编武松故事,故事内容较为完整的作品有扬州评话《武松》、杭州评话《武松演义》、山东快书中的《山东快书武松传》。这三部作品的说书艺人,均是在原著《水浒传》基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改编创新。说书艺人改编武松故事并且进行现场表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松故事的传播,有利于扩大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影响力。
绪论。这一部分对有关武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小说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对比不同作品中的武松形象,另一部分研究者纯粹分析《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还有的研究者从叙事艺术角度研究武松的叙事伦理。目前,研究曲艺中的武松故事主要集中于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山东快书三类曲种,每类曲种中都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历时演进和说书艺术两个角度梳理武松故事的说书改编情况。首先,从历时演进角度梳理南宋至新中国成立后说书中的武松故事。其次,从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山东快书这三类曲种梳理武松故事。
第二章是说书艺术的形象重塑,主要从人物塑造的方式、情感倾向的寄托以及思想主旨的载体三个角度论述了说书作品的改编特点。在人物塑造的方式这一节中,说书艺人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了强化、改换和增加。说书艺人重塑的人物,寄托着说书艺人与接受群体的主观情感倾向。除此之外,说书艺人重塑人物,还承载着崇尚侠义、反抗压迫以及善恶有报的思想主旨。
第三章是说书艺术重构《水浒传》中武松故事的情节。情节经营的方式分为“生发式”细化和“蔓延式”细化,说书艺人用“生发式”细化扩充故事容量,用“蔓延式”细化创新故事情节。除此之外,说书艺人变换《水浒传》中武松故事的情节,使得故事情节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创设悬念是说书艺人进行情节重构的一种表现,创设悬念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关子”、“扣子”与多种“笔法”。说书艺人进行情节重构的另一种表现是,评点议论书中的人情事理。论文主要从说书作品中的思想旨归、人物事件的是非曲直、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介绍知识内容四个方面论述了说书艺人的评点议论。并且在这一章的最后,简略分析了说书艺人从多角度重构故事情节的原因。
第四章从语言通俗化、语言地域化、语言幽默化三个层次论述说书艺术的语言变异。在语言通俗化中,主要从说书艺人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词汇、通俗地解释典章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且详细分析了典章制度中的婚嫁礼仪制度和居丧制度。在语言地域化中,从说书作品中的地域方言进行阐述。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语言幽默化。说书艺人主要从丑角人物的插科打诨、讽刺的内容、语言修辞型包袱三个方面体现语言的幽默化。
结语。一方面,总结了说书艺人选取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作为说书脚本的原因。另一方面,总结了说书艺人成功地改编了《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对于传播古典小说《水浒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给曲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绪论。这一部分对有关武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小说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对比不同作品中的武松形象,另一部分研究者纯粹分析《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还有的研究者从叙事艺术角度研究武松的叙事伦理。目前,研究曲艺中的武松故事主要集中于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山东快书三类曲种,每类曲种中都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历时演进和说书艺术两个角度梳理武松故事的说书改编情况。首先,从历时演进角度梳理南宋至新中国成立后说书中的武松故事。其次,从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山东快书这三类曲种梳理武松故事。
第二章是说书艺术的形象重塑,主要从人物塑造的方式、情感倾向的寄托以及思想主旨的载体三个角度论述了说书作品的改编特点。在人物塑造的方式这一节中,说书艺人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了强化、改换和增加。说书艺人重塑的人物,寄托着说书艺人与接受群体的主观情感倾向。除此之外,说书艺人重塑人物,还承载着崇尚侠义、反抗压迫以及善恶有报的思想主旨。
第三章是说书艺术重构《水浒传》中武松故事的情节。情节经营的方式分为“生发式”细化和“蔓延式”细化,说书艺人用“生发式”细化扩充故事容量,用“蔓延式”细化创新故事情节。除此之外,说书艺人变换《水浒传》中武松故事的情节,使得故事情节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创设悬念是说书艺人进行情节重构的一种表现,创设悬念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关子”、“扣子”与多种“笔法”。说书艺人进行情节重构的另一种表现是,评点议论书中的人情事理。论文主要从说书作品中的思想旨归、人物事件的是非曲直、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介绍知识内容四个方面论述了说书艺人的评点议论。并且在这一章的最后,简略分析了说书艺人从多角度重构故事情节的原因。
第四章从语言通俗化、语言地域化、语言幽默化三个层次论述说书艺术的语言变异。在语言通俗化中,主要从说书艺人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词汇、通俗地解释典章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且详细分析了典章制度中的婚嫁礼仪制度和居丧制度。在语言地域化中,从说书作品中的地域方言进行阐述。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语言幽默化。说书艺人主要从丑角人物的插科打诨、讽刺的内容、语言修辞型包袱三个方面体现语言的幽默化。
结语。一方面,总结了说书艺人选取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作为说书脚本的原因。另一方面,总结了说书艺人成功地改编了《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对于传播古典小说《水浒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给曲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