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呓语·清代江南女性诗人关于疾病的书写——以《江南女性别集》为例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课题主要以《江南女性别集》为文本,以清代的江南地区为范围来研究女性的疾病诗歌创作。课题立足于清代女学兴旺发展、女性文学团体大规模出现以及女性诗人大批量产生的基础上,研究女性诗歌中的疾病题材,发掘她们进行疾病诗歌创作的独特所在。文章共五个章节,分别是绪论部分、结语部分和正文的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当前关于女性文学和疾病与文学两个主题的研究现状,并对课题的时空范围、研究的主题及文本方面作了界定,尤其强调了“疾病诗”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含义,“疾病”一词不再是一个医学意义的名词,而是被赋予一种文学艺术审美意义的词语。另一个重点则是对女性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背景进行了梳理。
  第二章主要探讨疾病影响下的江南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对疾病的表述。第一节中重点对女性诗人的疾病诗歌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五类:表现生病过程的诗歌、表明某种疾病的诗歌、问疾诗、病况诗、养病诗,同时探讨了她们书写疾病时的隐晦含蓄的表现手法。第二节论述了疾病给女性诗人造成的独特的创作情绪,这些情绪主要有病中怀人、病中思乡、病中伤春悲秋。
  第三章侧重于论述对疾病的书写的审美化和诗意化。女子生活的深闺是她们得以进行诗歌或文学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是疾病的诗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女性诗人们带着生病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所见所闻付诸笔端,创作出一些独特的意象,如病室、病床、病镜、病夜、病窗等。在本章节的地第二部分还探讨了疾病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指出疾病或生病是女性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灵感,生病的状态能激发她们的诗歌创作。
  第四章主要是对徐德音进行个案分析。徐德音是清初“蕉园诗社”的重要一员,并被时人评价为“蕉园五子后之灵光”,她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深受当时文人的赞扬,而她的疾病诗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洒脱、豁达的情怀。
  第五章主要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意在说明女性诗人如何对疾病进行诗意化和审美化的书写,以及疾病与女性诗人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同时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我国家庭负债不仅在规模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结构上来说城乡家庭负债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在对家庭负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城乡家庭负债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对改善家庭负债状况,缩小城乡差距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收集了相关数据对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和负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选用2016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
学位
伴随着国际化从低级阶段的产品出口到高级阶段的研发出口,中国企业借助国外先进的制度和优越的教育环境进行了科研活动,并通过知识流的传导作用实现了“由外向内”的延伸,从“走出去”实现了“引进来”的目的,相互促进。随着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多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纷纷加强了国际研发,通过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与海外的顶级科研院校合作,以期望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
学位
家庭金融(household finance)是一个新兴的热门领域,主要研究的是家庭如何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实现自身的目标。对于家庭金融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的经济决策往往与典型的经济学理论存在着差异,其中家庭金融中存在着的有限参与问题(limited participation puzzle)尤其受到关注。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往往不会如传统资产组合预测的那样最大程度地将资产进行分散化,而是仅仅会将资产集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致力于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增长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对我国金融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然而,为了预防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风险、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固有的房地产风险等,政府逐步加强了金融监管,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收效渐微。目前,
学位
在多数针对企业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等的文献中,人们往往把企业层面的信息作为变量进行考量,用以分析企业决策和投资预期等。在19世纪西方学者提出了高阶梯队理论后,研究者们逐渐将关注投向了高级管理团队的背景特征。高阶梯队理论认为,高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参与者,其个人层面的特征也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战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最早的研究以人口变量作为观测对象,随着理论的发展,人们将研究的关注点从人口统计学转向
学位
晋绥边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村的红色文化传承情况以及红色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展现革命老区的现状,呈现乡村发展背后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探析民众对革命历史的个人记忆和社会记忆,揭示出红色文化对于当代乡村建设的深远意义。  本文以宏观社会为背景对村落文化的构建进行审视,以当前国家对于发展红色文化的政策导向为出发点,对晋绥革命纪念馆
学位
文化记忆作为一种“集体知识”,以特殊的物质文化符号为载体,能创造出集体性意识和特殊性意识,并且有利于集体“自我形象”的构建,并且构建社会和群体的身份认同。同时,文化记忆还是一种能反复使用的文本、意象和仪式系统。文献专著、碑记、家谱、博物馆、图书馆、建筑物以及各种各样的仪式和节日等等,都是文化记忆系统中可见的象征载体。文化记忆对于社会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大众集体对过往的研究思考的成果有了坚固的储存保
学位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产业转型,各地政府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村落旅游的开发在带动一方经济增长、保护民族传统、促进当地文化振兴的同时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对古村落进行开发的时候如何做到留住“乡愁”成为了旅游开发的关键。  古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落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一方民众生产方式、生活习
学位
平遥弦子书作为地方说唱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又因书词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百姓喜爱。本文通过对平遥弦子书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平遥弦子书的历史、平遥说书团体的类型与现状、说书人的谱系、弦子书词与乡村民众家庭生活观念、说唱文本创作以及弦子书的音乐特征,分析平遥说书人“书词”的结构变化,探究当下社会转型期,区域标志性民俗曲艺如何适应时代变迁,延续传承活力,发掘新时期说唱在礼俗生活和社会互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