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常在清末吉林的内政改革和外交活动研究(1907—1910年)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昭常是清末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但学术界对陈昭常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笔者目力所及范围内,尚未发现对陈昭常在东北地区担任地方官员时期的内政和外交活动的专门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陈昭常的生平,分析其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和个人经历等对其外交和内政活动产生的影响;然后本文评述和分析了陈昭常在1907~1910年这段时期内,在吉林的外交活动和内政改革活动:在外交方面,时任延吉边务督办的陈昭常主持了对日的“间岛交涉”问题,在交涉过程中,陈昭常密切关注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日本方面的动态,及时向中央政府报告,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并在交涉中与时任边务帮办的吴禄贞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为挫败日本的侵略阴谋,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做了积极的努力;内政改革方面,时值清末新政改革时期,陈昭常顺应历史潮流,对吉林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提出了很多的改革建议,并实行了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改革的实际效果有限,但仍在客观上促进了吉林地区的新政制度化,为吉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主要依据陈昭常在这一时期的奏折和公文等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和评述陈昭常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和内政活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评价陈昭常,而且可以完善对间岛交涉问题和晚清时期新政改革的研究。
其他文献
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在华抢占势力范围,各地对外交涉事务剧增,地方督抚在涉外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突出既表现在交涉事务的增多上,也表现在交涉范围的扩大上。由于时间和篇
猪伪狂犬病是2000年出现的一种流行于家畜之间的流行病,其不仅流行于家猪之间也会出现在羊,牛等家畜的身上.该种病情的危害性极大,它会导致健康的家猪出现死亡,也会导致怀孕
新时代如何通过科技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升级转型、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的现实
日军全面侵华期间,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中国秘密设立了“731”等五大细菌部队以及近70个支队,形成一个庞大的细菌部队网络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研制包括对人体、家畜、农作
以油酸为原料,与无水甲醇经酯化反应制得油酸甲酯( 1 );1 经还原和取代反应制得1-氯-顺式-9-十八烯( 3 );3 与对羟基苯甲醛经取代反应制得( E )-4-(十八碳-9-烯-1-基氧基)苯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外国传教士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西方文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很奇特也很重要的人物。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