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肖英卡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非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自此,他本人及其作品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肖英卡的艺术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戏剧、小说、诗歌、文艺评论和传记等等,其中,戏剧成就最为突出,并且受到国内外许多评论家和研究者的青睐。但就其研究角度来说,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语言特色、意象、非洲和西方文化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有一些是从后殖民角度分析的,但是鲜少有人在后殖民语境中对其戏剧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而肖英卡的戏剧作品中涉及到了许多生态元素,这为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例如《沼泽地居民》中的土地、《森林之舞》中的精灵鬼怪以及《死亡与国王的马夫》当中的循环的时间等因素。所以本文将以这三部作品为例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角度下分析肖英卡的生态思想。在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下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肖英卡的戏剧以及他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结合土地理论对肖英卡的《沼泽地居民》进行了分析。土地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媒介,文中通过分析殖民入侵前后人们与土地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在殖民扩张的暴力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人的精神生态也会随之恶化。第二个方面结合了西方的物种主义分析肖英卡的生态思想。首先探讨了物种主义理论及其产生的根源,然后介绍了在非洲文化,尤其是约鲁巴文化中,施行的是与万物有灵世界观相联系的非物种主义,接着结合文本《沼泽地居民》《森林之舞》以及《死亡与国王的马夫》分别从女神奥孙、时间循环和转换通道三个层面分析非物种主义思想。通过研究肖英卡作品中的生态因素及其生态思想,一方面揭示了殖民扩张对非洲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更深入的了解非洲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式并探讨其根源,这可以为解决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肖英卡的研究现状,选题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后殖民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概念;第三部分结合土地理论,以《沼泽地居民》为文本,探讨了殖民入侵后带来的生态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肖英卡的非物种主义,它基于万物有灵世界观,结合约鲁巴的宗教神话原型形成了肖英卡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