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抗震规范的影响及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纬度:30.9865°N经度:103.364°E)发生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根据地震部门分析,该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所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缓流动,在高原以东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面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的刚性地块阻挡,造成长期积累的构造应力能量,所以,其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的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性至韧性转换地带,震源深度为十公里至二十公里,为浅源地震,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十分强烈。包括震中五十公里范围内的县城,以及二百公里范围内的各个城市。甘肃、陕西、宁夏、天津、青海、山西、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重庆、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海南、广东、西藏、江苏、上海、福建、浙江、辽宁等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甚至台湾地区都有有明显震感。大陆地区除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外均有不同程度震感。其中,尤以川陕甘三省的震情最为严重。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远至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均有一定震感。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进行研讨分析,进而对2008年版及2010版抗震规范,以及混凝土规范等建筑结构常用规范的修订变更,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对大震或巨震后建筑物的防坍塌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1)对国内外抗震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国外的部分抗震理念相对国内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借鉴及参考。(2)对地震中各种易损坏的结构形式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对结构方案的抗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良的结构方案是地震损失偏大的主要原因,许多规范中明文禁止的结构方案在灾区依然能够看到。(3)通过地震中的表现及对新版建筑结构规范的学习,透彻分析了结构薄弱环节如预制板、楼梯等,在地震中的不良表现。结构的薄弱环节,往往是结构的不符合规范环节,易被忽略却很容易造成大的死伤。(4)通过地震中建筑的实际表现,分析结构模型的拟真方案,进而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新提出的结构优化设计建议,在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对未知破坏力进行预防和抵抗。(5)在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中考虑抗连续倒塌的要求,从而达到不但满足抗倒塌目的,使经过建筑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同时具备抗御其他偶然荷载的能力。面对巨震,本文通过优化设计模型初步解决了此次震灾中出现的部分倒塌问题,为抗震设计中的部分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途径。
其他文献
内部控制是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它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被不断被赋予新的特征,致使它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界的热门话题。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
目的探讨小切口集束型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 9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切口集束型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简称
文章对网络入侵检测、安全系统防范、应急恢复、网络陷阱及诱骗等应急响应关键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在当今社会的生产活动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无疑是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