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大规模食品生产的同时,这种集成化生产体系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能源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造成持久性农药残留和硝酸盐等物质对食品链和水的全球污染,同时低成本和密集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使得食物的营养成分变少、风味变差。不仅如此,国内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面对不断恶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生产有机食品将是解决这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不仅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同时也能保护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我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量只占到食品消费比例的1%到1.5%,大多的有机食品消费仅在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购买有机食品,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消费者的健康,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本文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想要去探究中国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并对其进行拓展,加入了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及道德态度等新的变量。其中环境关心、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关心等变量是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量,同时因为有机食品会对外部环境和动物产生益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积极的道德感可能会有助于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特别重视道德感的文明古国,因此本文还加入了道德态度变量对模型进行补充,用来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国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论文中数据主要是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开展实地调研获得,共收集了1008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和道德态度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理性行为理论对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显著;道德态度与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正相关,这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宣传策略;健康意识比环境关心能更好的预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机食品态度在健康意识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有机食品态度在主观规范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主观规范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大部分是通过态度中介实现;人口特征变量在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部分路径假设中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开展有机食品的道德宣传,加强有机食品相关的健康引导,增强有机食品社会认同感,强化有机食品的监管机制,制定差异化的宣传、营销策略等政策建议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
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并对其进行拓展,加入了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及道德态度等新的变量。其中环境关心、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关心等变量是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量,同时因为有机食品会对外部环境和动物产生益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积极的道德感可能会有助于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特别重视道德感的文明古国,因此本文还加入了道德态度变量对模型进行补充,用来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国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论文中数据主要是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开展实地调研获得,共收集了1008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和道德态度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理性行为理论对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显著;道德态度与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正相关,这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宣传策略;健康意识比环境关心能更好的预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机食品态度在健康意识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有机食品态度在主观规范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主观规范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大部分是通过态度中介实现;人口特征变量在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部分路径假设中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开展有机食品的道德宣传,加强有机食品相关的健康引导,增强有机食品社会认同感,强化有机食品的监管机制,制定差异化的宣传、营销策略等政策建议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