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1008名消费者调查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大规模食品生产的同时,这种集成化生产体系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能源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造成持久性农药残留和硝酸盐等物质对食品链和水的全球污染,同时低成本和密集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使得食物的营养成分变少、风味变差。不仅如此,国内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面对不断恶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生产有机食品将是解决这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不仅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同时也能保护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我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量只占到食品消费比例的1%到1.5%,大多的有机食品消费仅在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购买有机食品,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消费者的健康,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本文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想要去探究中国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并对其进行拓展,加入了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及道德态度等新的变量。其中环境关心、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关心等变量是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量,同时因为有机食品会对外部环境和动物产生益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积极的道德感可能会有助于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特别重视道德感的文明古国,因此本文还加入了道德态度变量对模型进行补充,用来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国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论文中数据主要是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开展实地调研获得,共收集了1008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健康意识、环境关心、食品安全关心和道德态度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理性行为理论对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预测作用显著;道德态度与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正相关,这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宣传策略;健康意识比环境关心能更好的预测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机食品态度在健康意识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有机食品态度在主观规范和有机食品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主观规范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大部分是通过态度中介实现;人口特征变量在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部分路径假设中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开展有机食品的道德宣传,加强有机食品相关的健康引导,增强有机食品社会认同感,强化有机食品的监管机制,制定差异化的宣传、营销策略等政策建议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Web2.0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网购而不再是去实体店中购买商品。顾客在线上购物时,通常由于信息缺失和产品质量的不确定而面临诸多未知风险,因此大多数在线消费者会将别人对于产品质量、产品购后体验的相关信息作为自身购买决策的参考依据,这些相关信息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即为产品在线评论。在线评论主要来源于顾客评论和第三方评论。已有研究证明,顾客评论和第三方评论能对线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学位
创新驱动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契机下,绿色创新成为制造型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同行动,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企业获取新型竞争优势的作用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新型创新方式能够助力制造型企业树立绿色形象、获得技术先动性,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并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绿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近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快速成长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活跃因素之一。而行业主力军90后离职率高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之间矛盾非常突出,不同于其他代际人群心理资本的90后对传统垂直命令式的领导风格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各学者对一种新的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研究较多,不少学者研究证明变革型领导与离职倾向有显著相关关系,但目前学术界基于电商企业特定管理情境及90后特定人
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演越烈,新的产品、需求不断的涌现,传统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方式与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员工息息相关,当员工主动察觉并适应变化,积极进行思考与变革,为企业的发展和强大而努力时,企业有了在变动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员工以未来为导向,自发进行思考与变革以寻求自身、企业改变与发展的行为,就是员工的前瞻性行为。有效引导及激发员工
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影响下,珠三角大部分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创新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要载体,更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如何最大程度的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追踪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来自珠三角地区企业团队管理者及下属的数据并进行了跨层次分析,检验了共享领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团队心理安全感和情感承诺的中介
学位
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中,中国金融体系一直在外界冲击下艰难发展,这使得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操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竞争形式越来越严峻,由此,管理层难以处理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问题,因而提升员工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建言行为被认为是有效途径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建言行为的提升受何种要素的影响与制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点,由此如何有效提高员工的建言行为是本篇文章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等新技术的落地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涉及智能家电家居、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智能生活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智能消费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其中智能电视机依靠其大屏优势非但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反而成为了众多企业争夺客厅经济实现其智能生态圈的重要砝码。然而人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度很高,年轻观众正在逐步远离电视,加之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目前消费者对智能电视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解决当前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例如极端个性化的需求和快速变化的供需关系等。企业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集成和优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数字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颠覆和加深了制造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过去制造行业所采用的孤立的、单独优化的业务流程、系统和资源,如今能够转化为全面集成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学位
茶叶作为一种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兼备的产品,已在中国延绵发展了数千年。在时下健康中国战略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倡议与消费导向下,茶叶消费理应受到热捧,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当前消费动能不足、茶业产能过剩、茶叶文化匮乏等问题依然严峻。茶叶信息庞杂无类“不出圈”、消费者产品知识匮乏、夸张信息宣传等行业乱象,抑制了茶叶消费需求发展。因此,从茶叶信息类化的视角深入探析其对于消费需求开发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
科技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通过线上平台购买生鲜产品早已屡见不鲜,生鲜电商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生鲜农产品网上交易普遍存在对网站卖家和平台不信任、用户流失率高、在线粘性低等问题,加之生鲜农产品商品同质化的特点导致各个平台之间竞争巨大,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效益。国内外关于消费者在线粘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的方向上,研究如何改变网站的功能和设计来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