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国各地都在致力于开发适合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的模式,我国生态农业产业的类型多种多样,而且适应我国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农业发展要求。先后出现了“整体协调型”、“调整结构型”、“科技教育型”、“龙头企业型”、“品牌经营型”、“健康产品型”、“农林复合型”、“主导产业型”等多种农业产业模式。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模式体系逐渐显现出组织结构单一的缺点,无法与市场的进行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我国规模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农业高效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十一五”期间,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国家发布了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规划纲要,增加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力度。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旅游方式,而且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呼兰区区位条件优越,紧邻哈尔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紧邻呼兰河,为呼兰区发展休闲农业产业一体化带来了极好的契机。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休闲农业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典型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结合呼兰区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及基础设施现状,对呼兰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适合呼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为呼兰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