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病是中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母题。毕淑敏小说中的疾病书写丰富了这一母题,她书写疾病给人类身、心上造成的痛楚,关爱以病患为代表的弱小群体,并继而扩展到对整个人类生命的悲悯与慈爱,并且,毕淑敏善于理性正视与思考疾病背后的隐喻意义,透视各种疾病符号下的歧视眼光和文化观念,并试图通过重建患者自尊自爱的心理正能量消解疾病在道德、文化观念上的传染性,进而解构疾病的隐喻意义,开出治疗人类心灵、社会文化的良方。论文正文部份共分四章,分别为医者与文者、疾病的叙事、疾病的隐喻、疾病的哲思。第一章中,笔者对毕淑敏的人生经历进行梳理,并对其小说作品中“病”字出现频率的统计分析,探讨医者与文者两种职业身份交融下毕淑敏其人、其文上的独特样貌,特别是其小说作品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疾病情结;第二章中,主要从叙事学角度探讨毕淑敏在进行疾病叙事时形成的特色,在进行故事讲述时,毕淑敏以医务工作者为故事的主角,并以对疾病的疗救展开故事,在“鱼骨型”结构的设置中,以冷峻诗意的语言完成整个故事的演进。言说疾病,最主要的是看到疾病背后所蕴涵的深意寓意,在第三章中,笔者选择《红处方》、《拯救乳房》和《花冠病毒》三部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为细读和阐释的对象,着重分析与之对应的毒瘾、乳腺癌、流行病毒三种疾病背后所附带的隐喻意义,察觉毕淑敏对现实和生命的关注与疗救。第四章将毕淑敏对疾病的思考与书写上升到哲学意味,通过分析与对比可以看出毕淑敏对现世活着的人给与最真实直接的疗救,不再将疗救主题停留在拯救者被庸众吞没的“绝望的反抗”上,而是推进为拯救主体与客体通过良性互动,共同得以解脱这一美好结局上。以此可以挖掘出,毕淑敏时时以发现美好和幸福的眼光书写疾病背后的光彩,即使是面对恐怖的死亡也带有温情安详的色彩,这是毕淑敏对人类生命和社会文化进行理想化、完美化的表达,也是她对美好社会人生的希冀与期待。经过对全文梳理总结不难发现,毕淑敏在疾病叙事、疾病隐喻、疾病哲思上都进行着持续的体悟与思考,她不固守,也不激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疾病风景”。毕淑敏继承了疾病与疗救主题的文学思路,但将疗救内转到人类生命本体上,并献身于直接有效的疗救,开出一剂剂爱和美、善与真的心理良药。而毕淑敏以疾病的书写去关注现实、叙写崇高,也赋予了崇尚“轻”的当代文坛、20世纪文学史、甚至是整个社会氛围新的理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