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教育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在大力倡导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地理实验正是对实践能力的切实考察。地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明晰和掌握地理原理、巩固和深化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验能力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地理实验知识相对匮乏,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落后、实验器材不足,加之高中地理课时有限,使得地理实验不受重视,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地理实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已经变得举足轻重,学者们纷纷开始了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探讨。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地理实验教学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归纳,笔者对国内外研究进展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目前关于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及重要性、地理实验的内容及类型、地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证研究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验的功能及重要性的研究比较详细,地理实验的类型提到的也比较多,但对于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缺乏系统的阐述,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很少有人涉足,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证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鉴于已有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笔者通过访谈一线教师,结合当前高中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实验项目分别按教材章节和实验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常见实验类型提出具体的实验设计流程,包括确定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和实验评价等。然后,以实验内容与实验设计为依托,在平顶山市一高进行了将近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理实验教学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地理成绩比对照班约高出3分。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验班学生对于开展和实施地理实验教学的反响,进一步验证了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调查结果表明,地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特别是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特别是绘制示意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地理实验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可以继续开展下去。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详细总结地理实验内容,并为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常见实验类型设计实验流程,使实验的实施有据可依。第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验证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定性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实验结果更严谨更科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适合中职院校发展的优惠政策,涌入中职院校的初中毕业生逐渐增多。由于现代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职女生是一群重要且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最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洞察到"美国梦"的虚幻,写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预示"美国梦"必然破灭。主人公盖茨比为虚幻的"梦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丢掉
如何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这是我国历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英美国家历史课程改革早于中国,并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对英美国家新的教学理论的关注
<正>釉下绿彩瓷是指用单一绿彩颜料来装饰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绿彩颜料作为主要装饰的釉下彩叫釉下绿彩。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在清末明初时期是醴陵釉下
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使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一个新亮点。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资源也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可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不仅地理课程资源的开
从物理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人在雨中的淋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建模,计算出了淋雨量与人行走速率、与风速及风向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出了风对淋雨量的影响极大而且复杂,淋雨量
<正>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按不同的方法。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如何鉴赏,也有相应的方法。古诗鉴赏尽管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活动,注重个体体验,但作为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导出了电介质极化时极化电荷体密度不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并针对某些教材中的陈述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语言规范化工作虽然受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其重要性仍被当今一些语言使用者所忽视。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必要性又多次被提出。制定规范化的标准并促使语言使用者认真执行始终是一
如何确保钢桥的疲劳使用安全一直是桥梁工程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早期建造的钢桥,由于当时焊接施工水平不高,设计者对疲劳的认识和考虑亦不充分,导致钢桥疲劳开裂问题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