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改良的穿刺系统穿刺兔股动脉制作简单实用的急性脑梗塞模型,并利用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病灶进行观察,旨在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10只,B组(对照组)10只。A组应用改良后的24G静脉留置套管针,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预制自体血栓栓塞颈内动脉末端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B组切开暴露股动脉穿刺管至右侧颈内动脉,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预制自体血栓栓塞颈内动脉末端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分别在栓塞后1小时及6小时行DSA脑血管造影及CT灌注成像,证实脑梗塞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记录灌注成像参数。造模成功后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迅速提取其脑组织,行肉眼观察大体梗塞灶的情况,部分兔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脑梗塞后的细胞变化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灌注成像各参数值-x±s用表示,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设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1只股动脉穿刺失败,9只股动脉穿刺并右侧颈内动脉均栓塞成功,但在实验过程中1只新西兰大白兔栓塞成功后4小时死亡,成功率为80%。B组7只股动脉穿刺失败,3只股动脉穿刺成功并顺利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穿刺部位渗血较严重,造模成功率为30%。两组造模成功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栓塞后1小时6小时CTP分别与健侧镜像区比较,梗塞区CBV和CBF数值下降,MTT和TTP延长,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肉眼下即可在相应区域见地图样不规则苍白色梗死区,与周围分界清楚,部位与CT灌注成像图较吻合。光镜下可见梗死区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轮廓模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出现胞浆的疏松和核染色质的淡染。 结论:改良穿刺系统穿刺兔股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出血少的特点,是一种符合实际应用的技术;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是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部位、范围、以及鉴别缺血半暗带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