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对于满足县域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实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国内关于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多聚焦于高等级综合性医院,且多围绕医疗服务结果质量,对医疗服务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的重视度不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评价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为促进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完善山东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意见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研究”项目。以山东省3县6所县级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病案回顾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院方医疗服务数量和效率、安全与感染情况、卫生人力资源构成、基础设施配置、管理系统使用和临床路径开展等;病案回顾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肺炎、心力衰竭、脑梗死三种疾病临床路径关键指标执行情况;电话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出院患者对医护患沟通、院内环境、治疗管理和出院指导的满意度水平。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结构、过程和结果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尝试探讨医疗服务过程和医疗服务结果的关系。数据分析主要通过Excel2010和SPSSv21.0软件完成。 研究结果: (1)医疗服务结构质量 药剂、检验、放射类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医护比配置不合理且学历水平偏低。6所医院管理人员平均占比5%,远低于标准水平(10%)。3所综合医院药剂人员平均占比5%,远低于标准水平(8%),检验和放射人员平均占比6%,远低于标准水平(9%)。3所中医院平均医护比为1∶1.24,低于标准比(1∶1.25);6所医院医护人员以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分别占比为47%、43%;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比10%。院内基础医疗设施已配备,部分医院有待完善。综合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数明显多于中医院。县级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和使用不到位,且临床路径开展病种数低于20种。 (2)医疗服务过程质量 心力衰竭、肺炎、脑梗死三种疾病临床路径关键指标执行率不高,不同地区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县级综合医院整体执行情况好于中医院。其中,检查类指标执行情况相对较差,出院类指标执行情况一般,且出院药物指导类指标执行情况优于生活方式类指导。仅有4%的肺炎患者在首次抗生素治疗前进行了血培养。有70%的脑梗死患者出院时有带药明示和服药指导,但仅有8.93%的吸烟患者被进行书面戒烟宣教指导。 (3)医疗服务结果质量 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效率明显高于中医院。综合医院平均门急诊人次数和出入院人次数是中医院的3倍多。3所县级中医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7天)高于2016年省域内平均水平(8.9天),且平均病床周转次数(32.1次)低于省域平均水平(33.9次)。院内安全和感染方面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治疗管理和出院指导方面住院患者满意度不高,分别为55%和60%。 (4)医疗服务过程和医疗服务结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肺炎患者入院后进行氧合评估(β=-0.155,P=0.004)、入院6h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β=-0.128,P=-0.045)、首次抗生素治疗前进行痰培养(β=-0.123,P=0.018)三项措施对于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脑梗患者发生脑梗24h内即刻使用抗凝药物(P=0.003,OR=0.180)、有出院药物明示指导(P=0.002,OR=0.048)相比于未进行这两项措施,获得良好治疗转归结果的概率更高。 研究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临床路径实施不到位;过程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单病种临床路径执行情况一般;结果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偏低,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到位。建议如下: (1)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使得全面评估有章可循; (2)加大政策倾斜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3)加强医护人员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实施的教育与培训; (4)完善院内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检查与反馈,实行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