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传统公私观作为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传统社会结构、制度构建、国民性格、行为导向、价值追求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儒家传统公私观对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也产生深刻影响。当“公”与“私”的概念从具体身份称谓向伦理意涵转变的同时,儒家传统公私观也相应从最初的“公”“私”和谐向立“公”灭“私”观念转变。儒家传统公私观是一个理论体系,它以“天道无私”、“天人合一”为理论本源,以“天下为公”为社会理想,面对“人人各怀其私”的社会,儒家选择运用符合天道的“礼”来规范社会秩序,用教化让人民自觉行仁,采取通过实现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来追求“天下为公”的理想。儒学成为官学以来,儒家公私观渗透到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制度设计到为官修养,可以说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治理秩序。在现代,儒家传统公私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已经深植于国人的头脑中,并持续地对当代行政管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影响,希望对和谐行政理念的构建及其实践发展有一定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