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疟疾主动病例侦查范围与人群无症状带虫者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1-3-7”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筛查范围和检测方法,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为我国消除疟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以及缅甸1个难民营安置点作为本次调查现场,其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研究只在盈江县3个自然村开展。2.以本地感染病例为线索病例,其住所为圆心,分别以100 m、300 m、500 m和1000 m为半径,采集人群耳垂血,分别制作厚、薄血片一张和滤纸血一份,同时收集线索病例和每位被调查者住所GPS定位数据,以测定筛查半径。3.采用显微镜观察、巢式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样。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对无症状带虫者的检测结果,以确定敏感的检测方法。4.依据荧光定量PCR结果,比较分析不同筛查范围内人群中疟疾无症状带虫者情况,以确定主动病例侦查敏感的筛查范围;同时分析调查现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结果1.本次调查一共收集388份血样,其中显微镜观察发现6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带虫率为1.55%(6/388);巢式PCR发现11例,人群带虫率为2.83%(11/388);荧光定量PCR发现13例,人群带虫率为3.35%(13/388)。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那邦镇和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人群无症状带虫率高于支那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邦镇与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人群无症状带虫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无症状带虫者中,恶性疟原虫感染仅1例(7.69%,1/13),其余皆为间日疟原虫感染(92.31%,12/13)。2.以显微镜观察作为疟原虫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巢式PCR检测无症状带虫者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69%;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17%。同时两种PCR方法对无症状带虫者的检出率均高于显微镜观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巢式PCR与荧光定量PCR对其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动病例侦查的3个自然村(除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0-100m、101-300 m和301-1000 m范围内分别发现2例、5例和0例无症状带虫者。不同筛查半径分析表明,100 m筛查半径范围内无症状带虫者构成比仅为28.57%;300 m筛查半径范围内其构成比为100.00%。结论1.在中缅边境疟疾流行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带虫者,经PCR检测这个比例为3.35%,且以间日疟原虫感染为主。2.传统显微镜观察不适宜于无症状带虫者检测,PCR检测方法对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3.运用PCR检测方法开展筛查半径为300 m的主动病例侦查能够有效地发现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宏观异常在临震预测中的作用,针对利用宏观异常实现成功的临震预测过程中面临的干扰异常、资料分散、无专业机构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的:探讨MR体积测量技术评价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基底节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体积改变的价值。方法:采用3·0TMR测量早、晚期PD患者和年龄匹配正常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避孕节育研究受到极大的重视。近年来,人类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pin成为男性避孕研究中重要的候选物。人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idyd
目的本研究以可溶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将姜黄素制成固体分散体,用以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探讨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镉致雄性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约65%的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1],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故早期诊断成为提高生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三年前的7月21日,北京暴雨造成多人死亡,其中就有一人被雷击致死。据了解,近年来死于雷击的人中男性比例明显偏高。早在2010年8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专门研究雷击的专家玛丽就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正式揭秘雷击为什么偏好男人。她的研究引起西方世界震惊。在宣读论文时,玛丽慎重地提起了一个年轻小伙儿的名字——瑞克·迪马瑞。  瑞克出生于宾夕法尼亚的罗蒙山区小镇,他的父亲、祖父、高祖父都死于雷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