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1-3-7”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筛查范围和检测方法,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为我国消除疟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以及缅甸1个难民营安置点作为本次调查现场,其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研究只在盈江县3个自然村开展。2.以本地感染病例为线索病例,其住所为圆心,分别以100 m、300 m、500 m和1000 m为半径,采集人群耳垂血,分别制作厚、薄血片一张和滤纸血一份,同时收集线索病例和每位被调查者住所GPS定位数据,以测定筛查半径。3.采用显微镜观察、巢式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样。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对无症状带虫者的检测结果,以确定敏感的检测方法。4.依据荧光定量PCR结果,比较分析不同筛查范围内人群中疟疾无症状带虫者情况,以确定主动病例侦查敏感的筛查范围;同时分析调查现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结果1.本次调查一共收集388份血样,其中显微镜观察发现6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带虫率为1.55%(6/388);巢式PCR发现11例,人群带虫率为2.83%(11/388);荧光定量PCR发现13例,人群带虫率为3.35%(13/388)。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那邦镇和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人群无症状带虫率高于支那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邦镇与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人群无症状带虫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无症状带虫者中,恶性疟原虫感染仅1例(7.69%,1/13),其余皆为间日疟原虫感染(92.31%,12/13)。2.以显微镜观察作为疟原虫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巢式PCR检测无症状带虫者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69%;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17%。同时两种PCR方法对无症状带虫者的检出率均高于显微镜观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巢式PCR与荧光定量PCR对其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动病例侦查的3个自然村(除缅甸难民营安置点)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0-100m、101-300 m和301-1000 m范围内分别发现2例、5例和0例无症状带虫者。不同筛查半径分析表明,100 m筛查半径范围内无症状带虫者构成比仅为28.57%;300 m筛查半径范围内其构成比为100.00%。结论1.在中缅边境疟疾流行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带虫者,经PCR检测这个比例为3.35%,且以间日疟原虫感染为主。2.传统显微镜观察不适宜于无症状带虫者检测,PCR检测方法对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3.运用PCR检测方法开展筛查半径为300 m的主动病例侦查能够有效地发现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