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刑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刑事制度之一,这是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刑罚人道化、缓和化、合理化等新的刑罚思想的要求,而且在实际上也减少了短期自由刑的监禁率,缓刑制度的适用使更多的被监禁者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以及和家庭的联系,这对于降低狱内交叉感染的负效应,避免犯罪分子重返社会的困难,产生了巨大的实际效益。但是,缓刑制度本身并非尽普尽美,也在不断遭受着各种责难,缓刑制度也正是在各种批评与责难之中日趋完善。具体到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总体上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基于此,本文将对缓刑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介绍了选择缓刑制度作为论题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意义、写作目的以及文章的总体构思,并对目前针对缓刑问题的学术研究情况作了说明。 第二部分:缓刑制度概述。该部分在介绍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的缓刑制度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刑法理论对缓刑的概念,缓刑的法律性质作了阐述。并认为现代缓刑的类型包括刑罚宣告犹豫主义和刑罚执行犹豫主义。 第三部分:缓刑制度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从公正性、谦抑性、人道性的价值出发,分析了缓刑制度也存在这些价值蕴含,并认为刑法中确立缓刑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刑论;刑事政策学说;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的经济性原则;行刑社会化思想; 第四部分:缓刑制度的条件与裁量的比较分析。该部分内容通过比较的方法,首先对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适用对象、实质条件和缓刑的排除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缓刑制度的执行中的考验期、考察机构和考察内容作了比较分析;第三是对缓刑的法律后果作了论述;最后,还对战时缓刑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提出了一些反思。 第五部分: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几点思考。该部分针对作者归纳的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缓刑制度在适用条件、考察机构、考察内容、缓刑撤销、缓刑期满后的法律效果、缓刑决定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剖析论证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并针对战时缓刑的立法的笼统性提出战时缓刑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一般缓刑的规定,战时立功应当解释为立功在战时。
其他文献
医用物理学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广,理论性强,教学与应用对于临床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但随着课时数减少,课容量加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翻转课堂"是将远程教育和面授辅
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塑造教师职业"工匠精神"的关键.利用教学实践和文献研究,基于"工匠精神"的源起与发展,提出在物理学师范教育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模式及途径中存在"工匠精神"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直观、清晰的实验呈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观感受,深入的实验本质挖掘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何提升实验呈现效果,以及如何挖
近年来,中国劳动纠纷大量出现,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考察了国内外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及劳工问题的讨论。在
针对现有探究向心力演示仪的不足,利用57步进电机及其控制装置、数显测力计、8字环和槽码自制定量探究向心力演示仪.通过改变圆周运动半径、电机的转速和槽码质量,可定量研究
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感性活动"原则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和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中"劳动"
<正>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雍正)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皇位。在动荡中即位的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除了皇族的怀疑、兄弟们的不服、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