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翻译理论界提出的翻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层面推进到文化和政治层面。勒菲弗尔发扬了这一观点并且提出了“改写”的重要概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改写,而译者在这一改写过程中要受到诗学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更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本文即从这一论点出发,以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从各家的阅读经验可以看出,《傲慢与偏见》的文本蕴含丰富的可能性,但通过译例分析可以看到,受50年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王译主要运用归化策略阐释了书中的阶级斗争和妇女反抗主题,造成了相应的遮蔽;而到了90年代,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孙译主要运用异化策略阐释了书中针对女性的婚姻道德规范,也造成了相应的文本遮蔽。
通过这样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论,指出了翻译由此造成的对文本的阐释和遮蔽。由此可见,翻译有必要随意识形态的流变不断变化,延续原语文本的生命;对翻译的评判标准也应客观、多元。同时译本的发展是意识形态流变的镜子,为我们反思社会发展提供了线索和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