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分析师会对上市公司各方面情况进行信息搜索,并通过专业分析能力对相关个股进行盈利预测,盈利预测与实际净利润的差异即预期差异。一般认为,预期差异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分析国内A股上市公司自2004年至2014年相对收益的相关数据,研究在业绩超预期情况下个股超额收益表现。对个股按照不同行业、不同估值体系和不同市值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划分标准下超额收益和业绩超预期的关系,视角独特新颖。 通过研究发现,卖方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过于乐观,盈利预测较实际净利润偏高,并具备显著的统计差异;业绩超预期个股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在短时间内并不显著(1周),而在较长的期间内会持续表现(1个月至1年),说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半强有效市场;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中,低市盈率和低市销率的股票超额收益率高于高市盈率和高市销率的股票,符合价值投资理念,也说明在一个并非有效的市场中,存在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和现象,羊群效应造成投资者对低估值股票过于悲观,而对高估值股票过于乐观,造成两者超额收益差异显著;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中,低市净率的超额收益低于高市净率股票,这与Fama三因子模型中低市净率股票具有超额收益的结论相矛盾,也不符合价值投资理念,这体现了国内绩差股在制度扭曲下的超额收益;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中,小市值效应十分明显,这体现了Fama三因子模型中的市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