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第一部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机会性感染源之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CMV疾病的死亡率达80%以上,早期预防和诊断是减少CMV疾病发生的关键。CMV感染和致病受到病毒本身基因、宿主基因和机体免疫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受者CMV-DNA阳性率(本文称CMV感染率),CMV-DNA首次检出阳性的中位时间,CMV-DNA阳性病例的分布及疑是CMV病的病死率,并分析CM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选择供体,制定合适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和病毒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本部分研究通过对移植后受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重建,初步探索Allo-HSCT后受者的免疫重建状态对CMV激活的影响。  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108例行Allo-HSCT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CMV感染情况。随访日期截止至2014年4月31日,随访中位时间1492(51~3484)d。详细记录纳入病例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名称及诊断时间、危险度分层(标危、高危)、ABO血型配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配型相合情况、供者与受者关系、预处理方案、移植时间、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hymus globulin,ATG)使用情况、造血重建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分度及预后等情况,在随访期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定期检测Allo-HSCT术后受者尿CMV-DNA,记录尿中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时间、CMV-DNA阳性分布及预后等情况。  第二部分: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行Allo-HSCT受者54例,利用FQ-PCR定期检测移植后90d内受者尿液中CMV-DNA,根据检测结果将54例分为CMV-DNA阳性组(简称CMV阳性组)和CMV-DNA阴性组(简称CMV阴性组),同时选取30例尿CMV-DNA阴性的健康供者作为本部分的实验参考,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技术连续检测54例Allo-HSCT术后30d,60d和90d受者和3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CD3+,CD3℃D4+,CD3+CD8+以及CD3-CD16+CD56+(即NK细胞)重建情况,比较CMV阳性组与阴性组免疫状态的差异。  结果:第一部分:按纳入标准入选的108例接受Allo-HSCT的受者,尿CMV-DNA阳性率为52.78%(57/108),首次尿中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44(3~308)d,主要集中在移植后30~100d。截止随访期,发展疑是为CMV病17例,分别分布在肺、肠、膀胱、肝脏以及口腔等部位;移植后疑是因CMV病而死亡的病例为10例,占CMV-DNA阳性病例数的17.54%(10/57),其中疑是CMV间质性肺炎(CMV-Interstitialpneumonia,CMV-IP)病死率最高,占死亡病例的35.29%(6/17)。单因素分析显示CMV-DNA阳性率与供、受者HLA配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使用ATG、移植后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时间>10d及GVHD等因素有关;与受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种类,原发疾病到移植间隔时间,原发疾病分级,干细胞来源,供者性别,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同及移植季节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粒缺时间>10d和GVHD是CMV-DNA阳性率增高的高危因素。  第二部分:纳入研究的5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系造血重建(>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9~20)d,血小板造血重建(>20×109)中位时间为22(12~46)d。32例患者在移植90d内出现CMV-DNA阳性,CNMV-DNA阳性检出的中位时间为43(3~76)d;移植后30d CMV-DNA阳性组CD3+T细胞比例低于CM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d,9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0d CMV-DNA阳性组CD3+CD4+T细胞比例低于CMV-DNA阴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60d,9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移植后90d内两组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后60dCMV-DNA阳性组CD3-CD16+CD56+NK细胞比例高于CM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第一部分:CMV是Allo-HSCT术后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预处理方案中加用ATG,移植后将粒缺时间控制在10d以内以及预防GVHD的发生均可以降低CMV-DNA阳性率。虽然本组研究发现CMV-DNA阳性率与干细胞来源无关,但综合其他文献的报道,作者主张移植时选择亲缘、HLA配型全相合的供者;积极加强CMV-DNA阳性病例的抢先治疗可能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第二部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重建缓慢,NK细胞持续高比例存在,初步证明其与CMV-DNA阳性率增高有关。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与西方国家与世界进行科技、文化和信息的交流。由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美文化的忽视,往往会产生不良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英美文化对高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总结了相关在高职英语中切入英美文化的方式。  一英美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伦理制度、科学技术水平、信仰、宗教的总和,文化集中反映了社会或
期刊
由于高校扩招后,我校二、三表生并存,三表生占50%左右,加之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即存在不同的学习可能性,这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统一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需要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考核要求与参差
期刊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论述语言和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导入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以期引起大学英语教育界的重视,推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英语人才。  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除了要说出符合语法规范的话语之外,还要符合社会的规范,而这个语言使用的规范,就是文化。我
期刊
目的:通过对孕妇外周血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及IL-10、TGF-β1分泌水平变化的检测,深入探讨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机制,为免疫阻断HBV宫内感染
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段时期以来,围绕社会形态的整体演进与单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展开了长期争论。这不仅关涉到如何理解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而且关涉到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问题。在此方面,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无疑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  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就是历史已经进入世界历史。  从十八世纪末
期刊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形成了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僻和经济条件所限,使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的传播相当薄弱。  通过对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和现状的调查,探索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为世居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