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率极高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上的特征表现为滑膜细胞的“肿瘤样”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的形成以及关节软骨和骨的进行性破坏。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多个细胞因子以及多条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人类在过去的数十余年里对RA的病理生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因而有必要对RA的发病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寻找到更多新的可能的治疗靶标。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 IL-32)是新发现的一种存在六种或更多剪接变异体的炎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IL-32高表达于RA滑膜的活组织检测中,而在骨关节炎的滑膜组织中没有检测到IL-32的表达。IL-32可通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分化,参与细胞凋亡,诱导其他致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在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L-32γ是最长的剪接变异体,且表现出最强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IL-32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增殖和分泌的影响以及其信号调节途径。通过MTT的方法发现了IL-32γ促进RA-FL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ng/ml。通过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IL-32γ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促进FLS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32γ对RA-FLS增殖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发现它是通过促进S期向G2期转换来促进细胞增殖的。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在培养基中加入了IL-32γ刺激后对RA-FLS中IL-6表达量的影响,用同样的方法检测了在分别加入SB203580(p38MAPK抑制剂)、SP600125(JNK抑制剂)、PD98059(Erk1/2抑制剂)三种MAPKs信号通路的抑制剂30min后再在培养基中加入IL-32γ刺激后对RA-FLS中IL-6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L-32γ可以促进IL-6的表达,但加入这三种抑制剂后发现只有加了PD98059后IL-6的表达量减少了,说明IL-32γ是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途径来上调IL-6表达量。此工作为探究IL-32在RA的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从而为RA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实验依据和新的可能的治疗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