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房缺封堵术前后右心功能变化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心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心肌功能变化,并探讨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右心室长轴功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8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1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10~59岁(平均32.3±14.9岁)。本组患者术前经胸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ASD最大直径为3~29mm(平均15.9±6.7mm),并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3~56天(中位数4天)复查,提示封堵器位置均正常、固定牢固,未对周围解剖结构产生影响,彩色多普勒显示心房水平无残余分流。于TDI模式下检测右室心肌长轴功能,在心尖四腔观上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右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层,获取该2个取样点的同步TDI运动曲线。测量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射血期平均加速度(Acc)、收缩期位移(D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值;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RV)和左、右心房收缩末期横径(LA、RA)、并计算RV/LV比值和RA/LA比值;并应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 结果:与术前比较,右心房、右心室横径测值有显著变化,RA、RV、RA/LA、RV/LV在术后显著减小(P<0.01);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术后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术前、术后组织多普勒检测ASD患者右室侧壁中间段射血期峰值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均较右室侧壁基底段的峰值低(P<0.01);术后右室侧壁基底段射血期峰值速度(Sm)、射血期平均加速度(Acc),和收缩期位移(Ds)比术前减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右室侧壁中间段射血期峰值速度(Sm)、射血期平均加速度,和收缩期位移(D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节段的术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SD封堵术后右心负荷明显减轻,二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均可用于右心负荷改善的检测。右室侧壁基底段Sm、Acc和Ds是无创性定量估测右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igh-resolution ultras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