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网格化”防范对策的研究——以晋南地区H县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容忽视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其与贩毒吸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案成员年龄偏低且大多为团伙作案、作案手段成熟且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犯罪类型多元以及作案目标日臻扩大等新特点。面对此种情况,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教育和惩戒青少年犯罪。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迅猛发展,社会的多元度以及开放度都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青少年犯罪数量也呈现出了上涨态势。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罪犯的平均年龄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相比年轻了2到3岁,罪犯年龄在15岁以下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在青少年犯罪的总体比例中由1.6%(2000年)上升至2.5%(2016年)。鉴于青少年犯罪比例逐渐攀升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学校等教育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已经实行了较为全面的综合防范治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但是,由于青少年个体的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有所差异,致使管理仍旧存在很大难度。有研究表示,14周岁至18周岁的青少年在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方面犯罪比例较高,而18周岁至20周岁的青少年在入室抢劫、入室盗窃、故意杀人等方面的犯罪比例较高。针对此种状况,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试图通过法律的手段来改善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主人,该群体的综合素养、文化道德水平代表了国家的整体教化程度,更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力和文明程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究、犯罪特点的掌握以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从而为提高青少年整体素养,维护社会和谐做出一些贡献。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网格化”防范对策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分析了晋南地区H县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变化,为如何构建“网格化”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社会学方法深度分析了H县的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第四部分通过以上对H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研究,为青少年犯罪“网格化”防范对策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畅销书海量销售的数据背后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态和大众心理,综合体现着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乃至时尚、趣味等方面的变化.畅销书是社会学的实验场和大众心
本研究所依据的韩家梁村和插旗山村的数据和资料全部来自于2004年至2005年期间,笔者所参与的由四川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社区伙伴(PCD)合作开展的西部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实地调
该文在对农村社区精英研究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发现,有一类村庄的社区精英尚未进入大多数农村社会学研究学者的视野.因此,作者选取了一个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村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面对城乡差距的扩大,当务之急是构建一套完整的农村支持体系。“三农”的弱势地位仍然需要市场之外的计划手段对农业、农村、农民实施支持与保
本文以武汉市杨园街的抽样调查结果为基础,研究发现社区就业岗位对求职者有一定的吸引力;经济、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社区就业的重要因素;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社区服务业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