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生长于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同时,他又有着数十年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他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既精通中英双语,又深谙东西方文化,为其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翻译的许多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畅销海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现给西方,引发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研究顺应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文化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将译者的文化观与其翻译实践联系起来。本文以文化观为切入点,探讨了林语堂的文化观对其翻译文本选择及翻译策略上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关于林语堂生平和林语堂研究的文献进行研读和分析,探讨林语堂文化观中的东西文化根源。他身上体现出的儒家的中庸、近情,道家的浪漫、性灵,在与多年的西方文化浸染发生碰撞后,形成了林氏兼容并包,中西溶合的文化观。其次,本研究以他的汉英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文化翻译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归纳、整理出许多有代表性的译例,并按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林语堂的文化观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文本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了他的翻译策略选择上。在源语文本的选择上,林语堂倾向于选择代表中国文化和体现道家闲适、性灵的文本。这类文本的选择不但反映出林氏文化观的特点,也迎合了西方物质化社会里读者的审美品味和文化期待。而在翻译策略方面,林氏灵活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如文化借用,文化置换,文化补偿,意译等,尽力使译文既能符合译入语文化的思维习惯,又能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这些策略的联合使用,也体现了林氏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观。林氏译著的成功也是翻译策略运用的成功,所以其译著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尤其是文化语言的翻译策略,无疑为翻译工作者如何在译作中恰当、准确、自然地传递中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值得翻译工作者做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从文化角度对林氏复杂的翻译现象进行阐释,也可以为合理解读其翻译提供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