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䫷䖜站-桥梁耦㚊地䴽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的交通也向立体化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和城市立交桥不可避免的进行交叉修建。地下结构和邻近地面桥梁存在着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高烈度地区,地震过程中地下和地面结构存在着耦联动力相互作用,这种地下和地面结构的耦联破坏作用和破坏机理,己成为城市岩土地震工程及防震减灾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城市中地铁车站和地面桥梁在地震过程中耦联动力相互作用问题,采用近场波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软土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和地面桥梁的耦联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为城市地下结构及地面结构群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近场波动问题的人工边界设置方法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是开放系统中复杂的非线性近场波动问题,需要在截取的感兴趣有限区域边界设置合适边界条件以模拟无限域对截取的有限区域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局部人工边界条件在大角度或掠人射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无法满足计算精度的需求。本文对Zienkiewicz提出的波场分解法和自由度绑定边界,提出了一种“部分解耦”单元在通用有限元程序中实现了波场分解法,并分别从反射系数和力学平衡的角度给出了自由度绑定边界的力学机理和精度分析,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边界处理方法的计算精度。
  2.软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二次开发
  软土场地中土与地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是强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土体非线性的合理描述是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本文基于边界面理论构造了土体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将其二次开发到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中。本文构造的模型是在归一化偏平面内采用应力比描述材料的应力状态,采用土体模量与围压经验公式描述土体的摩擦材料特性;并且,根据第二偏应力不变量得到的应力等效关系,结合一维Pyke模型与边界面理论推导塑性模量。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及EERA程序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最后,以某圆形地下结构模型为例,通过对比线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合理模拟土体大变形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重要性。
  3.矩形地下结构地震灾变模拟及机理研究
  根据1995年贩神地震中大开车站的震害资料,分别建立了大开车站和邻近隧道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精细的非线性动力数值分析模型重现了大开车站的地震坍塌过程;通过对比不同地震动输人条件(水平、坚直、双向地震波输人)和结构形式(大开车站段和邻近隧道段)的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矩形有中柱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地震波输人条件时,中柱均发生了严重的破坏,中柱是矩形地下结构的薄弱构件;对于不同地震波输人工况,中柱破坏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双向输人、单一坚向分量、单一水平分量,因此坚向地震波分量是造成中柱破坏的主要因素;中柱的破坏并不会直接导致车站顶板的坍塌,在后续荷载作用下,顶板由于失去了中柱的约束作用而产生进一步的损伤,最终在上覆荷载增大和强度降低双重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坍塌破坏;对比大开车站段(坍塌)和邻近隧道段(未坍塌)的震害,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顶板和侧墙的线刚度比)对其地震响应有较大的影响,顶板较刚的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整体剪切型变形,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型变形的矩形地下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在对地下结构进行结构设计时,应保证顶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储备以增加其抗震性能。
  4.地铁车站-桥梁耦联地震灾变模式及机理研究
  建立了某软土场地两层三跨地铁车站下穿高架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本文提出的软土本构模型进行了土-地铁车站-高架桥系统的耦联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地铁车站-桥梁的耦联破坏模式;并通过对比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模拟结果,讨论了车站与桥梁间的地震相互作用及耦联破坏机制。车站-桥梁耦联破坏过程为:首先地铁车站顶板和楼板失效,然后侧墙失去支撑向车站内侧变形,最后车站破坏后引起邻近地基失效,桥梁基础向车站产生大量变形并发生“落梁”破坏。桥梁对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地铁车站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抗震性能;地铁车站破坏后,邻近车站的桥梁基础会带动邻近区域土体向车站方向移动并使得地基失效范围增大。
其他文献
碳纤维织物增强水泥基(CarbonTextileReinforcedMortar,简称CTRM)板可被用作加固材料。与纤维织物增强复合片材(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相比,该材料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与混凝土相容性好的特点,因此用于加固构件时具有更多的优势。CTRM板用于提升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时,该材料被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侧面。这种情况下CTRM板处于平面内受剪
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跨度桥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伴随着桥梁跨度增加的有结构对风荷载作用的敏感度,涡振作为桥梁风致振动中常见的风致振动病害之一,其发生机理涉及流固耦合与非线性效应,无法准确预测;其产生条件相对简单,存在多个起振风速区间,容易发生;其对结构与交通的影响包括结构疲劳与行车安全,不容忽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普及,为桥梁涡振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测数据和研究思路,
学位
古建筑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鉴证和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多数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科学地保护古建筑木结构已越来越受现代社会认同。地震是影响古建筑存续的核心因素之一。地震作用下古建筑的垮塌多由木结构的倾覆造成,但倾覆木结构中少见明显的构件破坏。因此,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的动态响应是古建筑保护的关键环节和必备要素。针对古建筑木结构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也是古建筑预防性
学位
在碎石桩周围包裹土工格栅等筋材形成筋箍套筒,可充分发挥筋材的抗拉强度等性能,使碎石桩的整体性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发展为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新的地基处理形式。相较传统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复合地基在处理软弱天然地基、提升其承载变形性能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这一地基处理技术在各类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可同时发挥水平加筋体与竖向增强体的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原有地基的承载变形性
学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水污染日益加剧,水与人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近五年来,国家狠抓环境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增速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改善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建设大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改造势在必行,此举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向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开了实质性的一大
人们对季冻区隧道抗冻防冻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国内外学者对防寒保温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许多研究是基于隧道温度场的空间分布,没有重视季冻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过程。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寒区隧道冻害机理与区段分类研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寒区高速铁路隧道防寒排水设计关键技术》”项目为依托,对季冻区铁路隧道温度场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
学位
近几年,成都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普遍出现了道床与管片剥离病害且较为严重,直接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依托“盾构隧道道床剥离病害机理及治理研究”课题,以成都地铁9号线为工程背景,重点对地铁道床与管片剥离病害的模型试验设计展开研究。本研究是课题拟定的三种研究手段之一,这三种研究手段为:理论(数值)计算分析、实验室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时监控量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道床与管片粘结面的受力状况、
学位
网纹红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主要由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组成。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为确保边坡和堤坝等重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对网纹红土流变特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应力松弛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以宣城地区网纹红土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针对土体应力松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XRD)研究了网纹红土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百分含量,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