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监测的西堠门大桥动力特性与涡振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跨度桥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伴随着桥梁跨度增加的有结构对风荷载作用的敏感度,涡振作为桥梁风致振动中常见的风致振动病害之一,其发生机理涉及流固耦合与非线性效应,无法准确预测;其产生条件相对简单,存在多个起振风速区间,容易发生;其对结构与交通的影响包括结构疲劳与行车安全,不容忽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普及,为桥梁涡振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测数据和研究思路,但大量数据的筛选与处理工作也为研究带来新的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西堠门大桥的健康监测系统,于2016年的测得的主梁振动与桥面风速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西堠门大桥结构动力性进行了研究,并使用自动识别方法对全年涡振数据进行了识别。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使用有限元建模对结构竖弯模态进行分析,得到前几阶竖弯模态的理论频率与振型;对实测数据使用峰值法进行模态分析,综合多个测点位置和不同时段的识别结果,得到西堠门大桥竖弯振动的前几阶真实频率。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与实测数据结果基本吻合,由于建模过程的简化和算法会存在误差;实测数据中,由于不断变化的荷载和测点在模态振型中的相对位置,需要分析多个测点位置在多个时段的数据,综合考虑以得到准确完整的模态频率分布。
  (2)使用两个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了AMD-RDT方法在阻尼比和频率识别方面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并基于实测数据,使用该方法分析了西堠门大桥各阶模态的阻尼比和频率。结果表明,结构模态频率的识别结果受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小,而阻尼比对风速比较敏感;高风速情况由于结构振动及与来流风场的相互作用导致结构阻尼比识别结果不准。
  (3)基于环境振动数据,对结构阻尼比进行了两次自动识别,识别结果呈现较大离散状态;随后对识别结果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发现风速的大小和频率在振动中的参与程度均对识别结果有较大影响,由于自动识别方法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总结出几条标准用于人工选择合适的阻尼比分析数据。基于人工筛选数据,得到了更准确的阻尼比,并发现第一阶模态在不同测点处出现差异。具体筛选标准如下:风速小于3m/s;对于低阶模态,功率谱中同时存在两个或更多明显的峰值,且选用的频率不是远大于或远小于其它峰值;对于高阶模态,功率谱中能观察到该阶模态频率的明显峰值;选用模态的AMD-RDT信号基本符合单自由度自由衰减信号的特征,且拟合信号与原信号无明显偏差;避开模态振型驻点处测点数据。
  (4)利用环境振动与涡激振动时两种信号中各阶模态能量分布的差异,由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技术构建的涡振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涡振识别。该方法以西堠门大桥环境振动数据的功率谱分布作为输入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新奇检测技术为网络输出数据设计新奇指标并计算阈值,当涡振数据输入网络时,得到输出数据的新奇指标会大于阈值。结果表明:从三个不同位置测点的综合结果,得到80多次涡激振动事件,包括第七阶模态在内的前九阶竖弯模态均有发现;涡振发生时的风向基本垂直于桥轴方向,且各阶涡振均集中发生在紊流度低于15%时,但不同模态阶次的涡振对应不同风速区间。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了提升模型性能,深度学习模型的规模和训练数据集不断地增大。然而,基于大规模数据的模型训练面临着收敛缓慢、计算耗时的问题,这对优化算法和硬件计算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并行分布式训练是从硬件计算的角度出发,利用多核/众核处理器、集群或云的计算能力,加速模型训练,减少优化算法的计算时间。高效的并行分布式训练是模型特征与硬件计算结构的协同设计。对于单计算卡上的并行训练,主流的并行算法以矩阵计算为
学位
在数据库应用的众多领域,数据体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并继续呈指数级别的增长。在此背景下,许多决策支持类应用都需要通过用户指定的偏好查询,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用户感兴趣的少量结果。如果用户对查询结果不满意,可能会以此提出Why问题,让不想要的对象不出现在查询结果中;相反,用户可能会提出相应的Why-not问题,以期能够得到想要而又不在结果中的元组。本文以Top-k查询和Skyline查询这两种较为典型的偏好查
生态环境脆弱和贫困问题严重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它们通常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生态移民政策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一项重要途径。内蒙古生态移民主要对象是自长期从事游牧放牧业的蒙古族牧民。游牧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类型,应当放在一个更为长远宏大的背景之下加以认识与评价。那么如何安置这些蒙古族牧民,对于游牧文化的存亡便至关重要。牧民进城集中定居社区因其在缓减生态压力的同时也加快小城镇建设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与此同时,国内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幼儿数量的不断膨胀造成“入园难”的现状。  在此背景下,幼儿园规模逐渐扩大,根据最新实施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规定,班级规模最多为12班,每班人数最多为35人,在园儿童数量不超过360人,然而,从实际现状看,部分幼儿园从班级人数到班级数量以及在园儿童
学位
随着我国与国际化接轨步伐的快速推进,工程建设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领域担负着技术和管理革新的历史使命。工程风险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革中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发展态势,对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提出了迫切需求。工程担保是国际建筑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将担保方引入到原有的工程建设主体中,形成新的担保机制实现有效规避和控制工程项目风险,从而达到对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的目的。  通过将担保机制引入
学位
土-水特征曲线(SWCC)与相对渗透系数曲线(RHCC)分别指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或基质水头)与其含水量(或饱和度)及相对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描述非饱和土力学行为最为基本的本构关系。本文针对非饱和土对不同孔隙水组分持水机制的差异,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对非饱和土的持水及水力特性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建立了全基质吸力范围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以非饱和土在不同基质吸力范围持水机
学位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由于抗震性能好、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逐渐成为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的重要载体。螺钉连接安装效率高、连接性能好,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最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当前,关于螺钉连接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螺钉和螺钉群的抗剪性能。然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显示局部板件螺钉更容易被拔起脱落破坏,螺钉连接的抗拔性能是关乎螺钉连接安全的关键。此外,随着高强超薄壁板件的应用越来越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提高工业与公共建筑用地效率最有效的措施是将传统单层大跨度建筑改为多层建筑。以钢空腹夹层板为楼板,以密柱网格墙为抗侧力构件的空间钢网格结构是一种在多层大跨度建筑中具有良好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结构体系。与一般框架结构相比,空腹夹层板空间钢网格结构具有跨高比大、竖向自振频率低、空间受力效应显著的特点。在正常使用及偶然作用下,结构的响应也与传统结构体系有较大的区别。  首
单层球面网壳造型优美、自重轻、经济合理、受力性能良好,近年来已在公共建筑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类结构通常应用于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且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与安全等级,因此其抗震性能值得深入研究。  传统摩擦摆支座(FPB)具有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良好的抗扭性能和自复位能力,但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时会产生抗拔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跨空间结构的抗拔型摩擦摆支座(TFPB),并从
碳纤维织物增强水泥基(CarbonTextileReinforcedMortar,简称CTRM)板可被用作加固材料。与纤维织物增强复合片材(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相比,该材料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与混凝土相容性好的特点,因此用于加固构件时具有更多的优势。CTRM板用于提升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时,该材料被固定在混凝土梁的侧面。这种情况下CTRM板处于平面内受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