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成为各国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并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相适应,为了保护权利主体的权利,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侵权救济应运而生。诚如西方法谚:“没有救济的权利即非权利”所云,“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乃是人类公平正义理念赖以存在的基石。从权利救济的角度来说,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就需要在法律上对受害主体提供救济,并预防、克服和减少损害风险的发生。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中,救济制度是法律公正的底线,而科学、效率的救济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法的公平正义。因此,有权利必有救济,只有完善的救济制度存在,对权利主体来说才存在实实在在的权利。在人类的社会文明、法律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尤为如此。在环境侵权救济中,民事救济是权利主体寻求救济的重要方式,民法作为维护主体权利的基本法律,在发挥保护主体权利的功能上体现了法律的基本价值。因此,作为维护主体权利重要依托的民法,面对新的侵权方式必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民法如何突破传统侵权的救济理念、救济模式则成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理论及制度的探讨明晰了环境权的含义、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性、环境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的区别及其价值的正当性、适法性,进而明确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理论、制度在整个环境侵权救济领域的重要性。本文在对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法理学基础即民法社会化等相关问题阐述的基础上,对环境侵权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分析,指出环境资源的经济属性和共有属性。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及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关于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提出构想。
其他文献
科研经费的放管服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建立结果导向的管理机制,有利于释放科研活力,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则满足了这种管理需求。本文从高校科研经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位好教师不在于教给学生学什么,而是在于教给学生怎么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重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要向40分钟要质量。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适时地进行数学思维方法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教学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要想学好它,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大家都知道,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也是反映学生能否真正理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镁质浇注料中纯铝酸钙水泥加入量对钢液总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纯铝酸钙水泥加入量在6%(质量分数,下同)以下时,随着纯铝酸钙水泥加入量的增加,钢样中的
军工院所作为承担国家国防科技技术及军工产品设备研制的主体力量,一直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调整。军民融合作为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侧重点之一,不仅是新形势下我国提升国防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