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考察汪曾祺小说文体观、由此所呈现的审美倾向、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汪曾祺的文学理想,从而把文体的表层与深层功能结合起来,以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位道德文化艺术修养极高的艺术家。1988年汪曾祺谈文学的短文汇成《晚翠文谈》一书,其中“创作谈”占了全书的1/5,其他的文学评论和民间文学论文对小说创作也多有涉及。汪曾祺在思考小说与生活的关系时,形成了以真实与和谐为核心的小说文体观。同时,他在以现代小说观念批判传统小说理论时,又对传统小说理论加以改造,使他的小说观充满活力,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态势。汪曾祺在文体创作中的创新意识体现在“小说是回忆”、“小说近似随笔”、“气氛即人物”、“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最富创造性的是他的语言观。汪曾祺以真实与和谐为核心的小说文体观,折射在其小说中,呈现出平实美和谐美、淡化美三种审美倾向。平实美表现在人物的平凡、故事的淡化、结构的单一、语言的恬淡四个方面。和谐美体现在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淡化美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处理和小说的叙述方式上。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独特面貌是他文学理想的反映。汪曾祺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希望“作品有益于世人心”。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具有传统道德风貌和自然生动人性的人。这些以“真”“善”为主要特征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的审美理想——自觉的道德修养与自然人性的统一。汪曾祺的小说实践和小说文体观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史看,汪曾祺对人性的关注与弘扬,启发了“新写实”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引导或启示了“寻根文学”潮流和“新历史小说”。在汪曾祺的影响下,新时期的抒情小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像汪曾祺这样专心致志地耕耘短篇小说而收获累累,并以此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的作家,极为鲜见。汪曾祺的意义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