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归纳其证型分布;利用数据挖掘分析降调节后的中药用药规律,目的是为IVF-ET长方案患者降调节后中医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不孕症行IVF-ET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患者共806例,调查患者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习惯、既往史情况、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归纳其证型分布;利用数据挖掘分析降调节后的中药用药规律,目的是为IVF-ET长方案患者降调节后中医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不孕症行IVF-ET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患者共806例,调查患者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习惯、既往史情况、女性生理、生育史、不孕情况、月经情况、带下情况、全身情况以及舌脉情况,通过证候聚类分布得出证型。2.检索CNKI、Wan Fang、VIP、CBM、Pub Med、Medline自1990年至2020年12月底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干预IVF-ET长方案降调节期间治疗的临床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Excel表格进行单味中药及药类、四气、五味、归经的使用频次与频率的分析,运用SPSS Modeler18.0数据挖掘软件,选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模型,对组成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中医在这一阶段用药特点规律。结果:1.(1)聚类结果表示:可以得到4个典型证候,肾阴阳两虚证(325例,占40.32%),肝郁气滞证型(215例,占26.67%)、血瘀证型(147例,占18.24%)以及痰湿证型(89例,占11.04%)。(2)在一般情况中,患者文化程度、不孕年限未显示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在年龄、妇科手术次数、妊娠次数、不孕病因以及BMI指数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妊娠次数≥2次、妇科手术次数≥3次时,降调节后肾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各病因中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IVF的患者降调节后易出现血瘀证型;因高龄行IVF的患者易出现肾气阴两虚证型;因排卵障碍行IVF的患者出现肾气阴两虚和痰湿证型的比列明显高于其他证型。2.(1)降调节后使用高频中药一共有18味,依频次分别为当归、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白芍、山药、甘草、白术、丹参、茯苓、香附、女贞子、柴胡、党参、淫羊藿、紫河车、黄芪;(2)高频药物分类统计中,补虚药使用239次,其中包括补气药(70次)、补血药(81次)、补阴药(38次)和补阳药(50次),共占高频药物77.10%;四气中平性药物居使用131次,占高频药物42.26%;五味中甘味药物244次,频率为73.23%;归经中肝经的药物使用227次,频率达到73.23%,其中养肝药物190次,泄肝药物37次;其次为肾经和脾经,频率分别为55.16%和57.42%。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共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53条,其中的菟丝子+枸杞子支持度最高为52.0%。结论:(1)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可初步分为肾阴阳两虚证、肝郁气滞证、血瘀证以及痰湿证,其中以肾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型;(2)降调节用药多性味甘、平,尤以补气血,益肝肾为重;(3)菟丝子+枸杞子为降调节期间最常用的药对,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山茱萸-山药为关联度最高的降调节期间常用核心药组。
其他文献
目的:(1)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系统整理湿热相关文献,梳理历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相关疾病的病机、治法原则;(2)整理、总结许建秦主任医师治疗内伤湿热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3)基于数据挖掘导师许建秦主任医师治疗湿热型糖尿病用药规律。方法:(1)文献部分研究:借助《中华医典》(V5)检索古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的诊治文献,追溯了从先秦到明清中医内伤湿热理论的发展和湿热病丰富的临床记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是否通过通过改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对脾气虚型大鼠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复位后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Spregue-Dawley(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RD自动复位组(B组)、脾气虚RD自动复位组(C组)、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RD自动复位组(D组),剩余4只大鼠进行线粒体膜电位阳性对照检测。C、D组使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
目的:探索中风病队列研究中量表缺失数据的填补方法,使数据最大程度逼近真实情境,提升数据质量;评价中医综合方案对中风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效果,以提升患者健康水平。方法:数据来源于正在进行的陕西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实施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入组顺序,选取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已经完成随访的4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数据,应用R语言4.0.1软件分析NIHSS量表、ADL量表、FMAS量表
目的:本实验建立了气滞血瘀证复合肿瘤细胞肝脏原位接种模型,旨在探讨此桃仁-红花药对在改善大鼠气滞血瘀病理状态后对机体肝功能、炎性因子及对肿瘤的自体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正常组)、单纯荷瘤(模型组)、气滞血瘀+荷瘤(复合模型组)、气滞血瘀荷瘤+红花(红花组)、气滞血瘀荷瘤+桃仁(桃仁组)、气滞血瘀荷瘤+桃仁红花(合用组)。给予复合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合用组
第一部分:IL6/STAT3通路参与CP进程中的ADM的形成【目的】通过在体和离体实验,探究STAT3信号通路在慢性胰腺炎(CP)胰腺腺泡细胞导管化生(ADM)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采用cerulein(50ug/kg,6次/天,3天/周)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诱发CP模型,于造模1周后开始给予STAT3抑制剂S31-201NSC(100mg/kg,1次/天,6天/
目的以结肠炎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慢性结肠炎模型引起的穴位痛觉敏化与沉默型C类神经元现象;生理及病理条件下,CHRNA3标记的沉默型C类神经元的分布规律及其“唤醒”特性;结肠炎模型引起的穴位痛觉敏化、内脏敏化是否与沉默型C类伤害神经元激活相关;结肠炎模型引起的脊髓背角中枢敏化是否与沉默型伤害神经元“唤醒”相关。方法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TNBS+50%乙醇制作慢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分类,观察其证型特点与体质特征之间的联系,探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运用中医药防治POP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门诊治疗及随诊的1000例PO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
本课题来自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质量标志物研究及其应用”(编号:2019SF-300)。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长且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芍药甘草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炙甘草两味中药组成,是解痉止痛经典方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难治性疼痛,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不少学者对芍药甘草汤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与
目的:本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对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文献质量分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试验研究和治疗应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与方法:选定关键词,并设立文献纳入与删除的一致性标准。运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及人工检索整理并用的方法,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3月发表的关于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对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中医痰瘀互结理论和冠心病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简介和主要学术思想三方面,从源流、病因病机、转归、现代医家对其认识等方面概述痰瘀互结理论,综述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包括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最后简单介绍流派的组织架构、主要学术思想。第二部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来分析“长安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及流派成员诊治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