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立法和司法解释均未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作出明确的界定,导致司法实务中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进而引发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之间关系的探讨。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必然对经济社会进行必要的管制,包括对契约自由予以必要之限制并对合同效力予以必要的调整;合同效力的法定性也注定其必然会接受强制规范的干预。但是,强制规范对合同效力的干预并非恣意和不受限制的,民事领域历来就存在着对强制规范的界定,我国的发展趋势更是日渐趋严,强制规范对于合同效力的直接干预被限缩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然而,对强制规范的过度界定,又导致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受到严重挑战,因为一方面我们要认可强制规范在行政法领域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又要排除强制规范在民事领域的干预,于是对于同一个法律行为,同一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领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法律评价,这显然是健全的统一法制体系无法接受的。于是,需要一定程度上承认强制规范在民事领域的干预效力,以达到民事与行政法领域的统一。而民事与行政法领域的统一势必落脚在合同效力这一焦点上,即必须从合同效力的本质入手,当强制规范阻却合同约束力产生时或阻却当事人的合同请求权成立时,当认为该合同效力遭强制规范的否定性评价,进而在民事领域存有认定其无效之必要。当然,强制规范对合同效力的评判,并不简单地区分有效或无效,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治社会,当允许合同效力存在缓和之空间和可能,以缓和强制规范对合同效力所产生的激烈干预。当合同明确被强制规范阻却发生法律效力时,民事领域所需要的不仅是简单地宣告合同无效,真正重要的还在于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恢复,对因此而产生的纷争予以化解。
其他文献
日语中存在大量拟声拟态词,无论是日文小说、漫画,还是日本人日常会话之中,随处可见。汉语亦有拟声拟态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声音、状态都难以用其进行描述,且大部分仅存
本文是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来进行研究。渗漏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息息息相关。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渗漏
制药单位循环水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分析了石药集团河北中润制药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的一次水用量规律,介绍了如何在生产中提高循环水站浓缩倍数、降低
紫外线与纺织防护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是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在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的一种自我保护技术.介绍了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防紫外的作用机理.对纺织品防紫
针对目前培训中心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的现状,提出智能化建设方案。以安全工器具的库房管理和维护管理为重点,构建基于二维码索引的智能化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