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选用植物雌激素鹰嘴豆素 A 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和p38MAPK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状态,探讨鹰嘴豆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健康的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 ± 20 g。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其中给药组按药物浓度再分为低(10 mg/kg)、中(2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药物组腹腔注射鹰嘴豆素 A,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给药2 周后,线栓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血流2 小时后再灌注24小时。用Longa法分别在阻断2小时和再灌注24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立即断头取脑,进行 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梗死面积。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与CHO P(C/EBP homologous protein 10,CHOP),p38MAPK相关蛋白p38与磷酸化p38(p-p38),凋亡相关蛋白Bcl-2(B-cell lymphoma-2,Bcl-2)、B ax、Caspase-3等。应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GRP78与CHOP基因的表达。  结果:  1.在脑缺血2小时和再灌注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中,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评分明显升高,给药组对比模型组评分下降并与药物浓度有相关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评分下降。  2.在对脑 TTC 染色结果中,模型组出现缺血区大面积梗死,给药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愈加明显。  3.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p-p38、CHOP、GRP78、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减少,给药后p-p38、CHOP、Bax、Caspase-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GRP78、Bcl-2随药物浓度增加蛋白表达增加。  4. RT-PCR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CHOP、GRP78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给药后随药物浓度增加CHOP的mRNA表达减少,而GRP78的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结论:  鹰嘴豆素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参与内质网应激的调控,影响 p38MAPK 信号通路及抗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