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congenital glaucoma,PCG)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37例(50眼)首次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行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对照组25例行180°小梁切开术。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直径、杯/盘比(C/D),随访时间点为1wk,1,3,6mo。患儿均在水合氯醛灌肠下用Schiots眼压计测量眼压、用双脚圆规测量角膜的横径,用检眼镜记录眼底杯盘比值。   结果:   术后随访6mo,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和180°小梁切开术组术后1w,1,3,6m的平均眼压分别为(7.51±3.68)mmHg和(8.47±2.66)mmHg,(11.79±1.84)mmHg和(13.88±6.32)mmHg,(13.97±2.76)mmHg和(15.74±3.20)mmHg,(14.51±0.97)mmHg和(16.51±2.44)mmHg,均较术前眼压(30.74±4.68)mmHg和(31.96±5.15)mmHg明显降低(P<0.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角膜横径较术前明显减少(P=0.0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平均杯/盘比值无明显变化(P=0.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术后狄氏膜破裂、前房炎症反应、黄斑水肿、脉络膜脱离、无功能滤过泡等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前房出血及前房不形成的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1),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发生率明显小于180°小梁切开术组。   结论:   黏小管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具有术后眼压(IOP)控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新生儿管理的最新成果是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存活率显著增加。早产儿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障碍的风险很大,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的早期早产
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出发,运用景气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运行态势,得出结论:高耗能产业增长缓慢引起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当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