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全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据统计201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1%,已经取代印度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有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的人群,包括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大肠癌、肝癌等,并增加恶性肿瘤的短期及长期病死率。近年来合并2型糖尿病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的逐渐增加,使得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亦受到人们关注。研究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探讨影响合并2型糖尿病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的45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同期147例血糖正常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患者均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根据NCCN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经手术治疗、病理学确诊、术后根据需要接受规范化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分析方法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并将糖尿病组按照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三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差异,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其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有:发病年龄更大,更易合并高血压,手术-病理分期更晚,组织学分级更高,肌层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大。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PFS及OS较未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P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FS的因素有患者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这些因素中明显缩短PFS有:发病年龄大、手术-病理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肌层浸润深、淋巴结转移阳性、合并糖尿病,而服用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PFS。影响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OS的因素有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其中缩短OS的因素有:发病年龄大、手术-病理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肌层浸润深、淋巴结转移阳性、合并糖尿病,而服用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OS。研究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大、手术-病理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肌层浸润深、淋巴结转移阳性是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而服用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PFS及OS,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