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系统的滞后输出反馈控制及其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滞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系统中,如机械传动系统、化工过程系统、工业冶金系统、航空航天系统和网络化控制系统等。一方面,时滞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变差甚至不稳定,另一方面,巧妙地利用时滞又可以获得某些意想不到的性能,因此时滞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Smith预估控制器作为一种经典的时滞补偿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系统输入时滞,但是其无法应用于原系统非时滞部分不稳定的情形。预估反馈控制器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利用系统当前时刻的状态和过去一段时间的输入来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进而通过反馈补偿系统时滞。然而在许多系统中,状态信息不完全可测或难以测量,这就限制了预估反馈控制器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含有多输入时滞的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滞后输出反馈(DOF)控制。与其他时滞补偿方法相比,DOF控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仅利用了系统当前和滞后的输入输出信息,更便于实现。针对DOF控制中分布时滞项数值实现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通滤波(LPF)的DOF控制。此外,本文还系统地提出了离散系统、时变系统的DOF控制。最后,利用所提理论方法设计了航天器交会系统和三轴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的DOF控制,完成了相应的航天器控制任务。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第1章陈述了本课题的背景意义,并对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时滞系统、输出反馈、航天器交会对接、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提出了含有多输入时滞的定常连续系统的DOF控制和基于LPF的DOF控制。通过引入一状态变换,先将多输入时滞系统转化为一等价的非时滞系统。由当前和滞后的输入输出信息经系统运动方程构造出等价系统的状态,并用于构成反馈,从而得到了多输入时滞系统的DOF控制。针对DOF控制中分布时滞项数值实现不稳定的问题,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LPF的DOF控制。并证明了:总存在一个足够高的数值积分精度,使得基于LPF的DOF控制系统在数值实现后保持稳定。通过构造一增广系统,将LPF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了状态反馈镇定问题。最后,通过对数值算例的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第3章分别提出了含有单输入时滞和多输入时滞的定常离散系统的DOF控制。对于单输入时滞系统,仅由当前和滞后的某些离散点上的输入输出信息经系统运动方程构造出系统未来时刻的状态,并用于形成反馈,从而得到其DOF控制。对于多输入时滞系统,先通过模型降阶方法将其转化为等价的非时滞系统,进而将单输入时滞系统的结论推广到多输入时滞系统。离散DOF控制因不含分布时滞项,有效避免了数值实现问题。此外,本章还提出了状态观测误差重构型的DOF控制,相比基于传统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状态观测误差重构型的DOF控制弱化了对观测器自身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对状态的观测(预估)是无差拍的,因而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对于单输入时滞系统,本章还提出了第二种状态观测误差重构型的DOF控制,在输入输出时滞较大时,可以明显减少控制器计算量。仿真证实本章所提理论方法确实有效。
  第4章分别提出了具有输入时变矩阵的单输入时滞系统、含有多输入时滞的一般时变连续系统和含有多输入时滞的时变离散系统的DOF控制。对于一般时变连续系统,本章重新给出了其能观性Gram矩阵的定义,并对其非奇异性进行了讨论。针对时变连续系统DOF控制中分布时滞项的数值实现问题,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LPF的DOF控制,并通过设计含参的时变LPF参数Af(t)和Bf(t),将LPF的设计问题转换为了一般时变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针对时变系统难以通过极点配置实现镇定的问题,本章采用了参量微分黎卡提方程(DRE)法和Lyapunov方程法设计反馈增益。采用该方法设计反馈增益,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输入幅值,避免饱和的出现。此外,本章还利用时变离散系统运动方程,由当前和过去的输入输出信息构造了时变离散系统的DOF控制,有效避免了数值实现问题。
  第5章是第2章~第4章理论方法在航天器交会和三轴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本章对航天器交会和三轴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然后根据DOF控制设计需要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线性化。分别利用第2章~第4章的理论方法设计了交会系统连续DOF控制、离散DOF控制和三轴磁力矩姿态控制系统的DOF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DOF控制能够较好地完成交会任务和姿态控制任务,同时有效解决了航天器间相对速度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并有效补偿了执行机构和传感器所含有的时滞,避免了执行机构饱和的出现。而且设计的DOF控制对系统结构、参数不确定性、输入时滞不确定性和控制器实现过程中的舍入误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本章内容是本文所提理论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初步尝试,为航天器姿轨控制中某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第五代移动通信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提供灵活的波形选择等。时下流行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波形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为其寻找合适的替代方案。广义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GFDM
学位
低频振动检测在工业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三维地貌信息的恢复是对振动物体进行测量的先决条件。考虑到被测物体与测量者相隔距离远,或者物体质软,易于形变等不易测量的情况,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只能对静态物体进行测量。为了能进行快速的全场式测量,需要使用非接触的光学测量方法。条纹投影技术是非接触测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通过对比物体放置前后由相机拍摄的两张条纹图像的相位差,从而获取物体的三维深度信息
学位
多旋翼微型无人机因其灵活、便携、可垂直起降和高速巡航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随着行业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许多新兴的应用,如智慧物流、搜索救援、电力巡检等,对无人机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无人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例如无人机在GPS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精确定位、在飞行过程中自主躲避障碍物、动态规划航线、自主探测到合适的位置降
学位
一切的海洋活动都离不开海洋测绘保证,为了提高海洋测量的精度,减少人工站点的投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船载走航测量模式的研究,而海洋测量船驶向测量线的航线规划正是船载走航测量的重要内容。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综合处理海洋地理环境信息实现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路径规划对于海洋测绘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海洋航行正逐步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导航的阶段,但国内针对海洋测量船驶向为实现海洋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用户每天都在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其“短小精悍”,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的特性,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求,迅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区别于传统视频,短视频一般由个人用户创建,其长度往往十分有限。同时,随着互联网上短视频数量的增加,对短视频进行分类的需求变得越来越
对特定物体三维姿态角的精准获取尤为重要。相关信息的有效应用在包括工业生产、航天航空、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中提供了关键性的信息参考与辅助。传统的三维姿态角测量方法往往需要借助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分析,相关测量方案施用成本较高,具体适用性受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视觉的相关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基于视觉分析的三维姿态角测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测量效果。然而,现有的基于视觉系统的三维姿态角测量,需要解算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会接触到传统的自然图像,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屏幕内容图像。自然图像往往是由数码相机拍摄得到,然而屏幕内容图像是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生成的。屏幕内容图像在传送、接收和编码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图像失真类型的干扰,从而影响人们对屏幕内容图像的视觉感知。本文主要考虑了人眼视觉系统的特性和屏幕内容图像的结构特征,展开了对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许多工业领域中,其内部固有的多种形式的非线性特性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综合带来诸多困难。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是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的强有力的方法,其关键是使用一组模糊IF-THEN规则以若干个局部线性/仿射模型的形式表征非线性系统,这些局部模型能有效地刻画非线性系统的局部特性,然后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将这些局部线性/仿射模型光滑地连接起来。可以
作为推动导弹技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制导与控制系统直接关系着导弹的性能。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升级、对导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对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降低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际的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战斗部的毁伤效果、避免弹体结构损伤、“失速”等现象的
欠驱动机器人的驱动源数目少于自由度数目,因而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能耗低、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等方面的优点,在深空探测、深海探测、交通运输、仿生机器人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一种基于绳索驱动平行四边形桁架机构的新型欠驱动机械臂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称为欠驱动绳索桁架式机械臂,新颖且巧妙的桁架机构的设计使其具有可折叠、可扩展、具有形状自适应包络抓取能力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大型空间展开臂用于深空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