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Bell:a Psychoanalytic Feminism Perspective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lul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的第四部作品《钟》因丰富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其在许多国家饱受欢迎。目前,批评家们已经从存在主义,宗教哲学思想和主题研究等多个角度对《钟》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但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这一角度的研究还比较少。作为女性作家,虽然默多克自己力求避免被界定为女权主义者,但《钟》这部作品中确实存在女性主义的因素,并且文章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主体性过程的建立也值得深思。因此,将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结合起来去探讨小说中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心理及主体性变化将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旨在丰富《钟》这部作品的研究手段及途径,将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以女性主体性理论及雅克·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支撑,分析《钟》中朵拉和凯瑟琳从天真走向成熟的心理过程以及构建女性主体性的艰难历程。起初,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使朵拉和凯瑟琳只处于想象级和象征级,因此她们也遭受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折磨并丧失了女性主体性。经过不断反抗和努力,朵拉和凯瑟琳终于成功地步入到现实级并构建起自己的女性身份。通过分析,该研究试图得出结论:女性应在“费勒斯中心主义”影响下的父权制社会中使内心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不断建立自己的主体,从而与男性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其他文献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自1999年诞生第一所以来,近十多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民办高等
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隐喻。但传统隐喻研究只是局限于修辞学领域,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
近年来国内的大学多数都引入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倡导“授人以渔”,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本身就处于弱势,推广英语自主学习仍然有不小的困难。为了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