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角色与身份定位——解析《灶神之妻》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珍珠与伟莉(温妮)两个人物的角色与身份定位问题。珍珠是华裔美国人中第二代的代表,而温妮则代表了在美国定居的第一代华人。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内容同华裔在美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同时与华裔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及其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有着紧密的关系。早期华人由于在美国社会地位低下,他们去美国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他们并无在美国长期居住的打算。因此,他们在美国属于外来者,既无加入美国社会的意愿也不被美国社会所接纳。第二代华人在美国出生、长大。他们极为渴望融入美国社会并被美国社会接纳。为了实现美国梦他们拒绝中国文化,排斥一切与中国有关的历史文化与习俗。他们视自己为纯粹的美国人。然而,第二代华人仍未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他们仍然无法在美国社会中寻找到自己应有的身份。随着多元文化理论在美国社会的传播,华裔也开始重新思考自身在美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身份的定位。在其不断的努力寻找下,华裔终于认识到自身双重文化身份的优势所在。在美国社会中,华裔起着沟通两种文化两个国家的作用。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首先是一部关于珍珠自身角色与身份定位的小说。珍珠从最初对中国文化与华人身份的完全拒绝到接受中国文化、接受自己华人身份,完成了其自身角色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珍珠找到了自身的位置——独特的兼具中国与美国双重身份的人。也正是在这种身份定位中,珍珠找到了自尊。珍珠在其身份定位的经历中开始时想方设法成为纯粹的美国人,抛弃了一切与中国有关的文化;最后,母亲对历史的讲述使珍珠接受了中国文化,成长为兼具美中两种文化与身份的华裔。《灶神之妻》中的珍珠就是这样一位经历了挣扎与痛苦,从自我的迷失直至寻找到自我身份定位的人。 本文还就母亲伟莉(温妮)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小说中谭恩美将其塑造成了一位挣脱父权社会束缚,最终觉醒并走向新生的女性形象。最初的伟莉生活在父权社会,受到了丈夫温福的压迫。随着温福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遭,伟莉的态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温福,她从最初的顺从转变为愤怒直至抵抗与斗争。这一过程是女性觉醒的过程,最寻求解放的过程。伟莉的故事也是许多其他女性的故事。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要克服种种困难。为了生存,女性必须在社会需求与自身渴望之间寻找平衡。顺从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抗争才有出路。就像伟莉,她的快乐始于同温福斗争的胜利。 《灶神之妻》中的珍珠与伟莉是两类女性的代表。珍珠代表了寻找自我身份的华裔形象;而伟莉(温莉)则代表了勇敢的、具有抗争精神的、同父权社会作斗争并最终获得新生的女性形象。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来,学习者因素引起了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其学习过程受到广泛重视
当前用于建筑保温的材料主要有EPS板、XPS板、PU板、酚醛树脂板、脲醛树脂板、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岩棉板等,这些材料在保温节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
自1929年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出版,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立刻声名大振。该小说是一部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悲剧,主人公遮蔽了本真的自我,从而丧失生存的本质。运用萨特自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