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包含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概念,是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印尼时提出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中国与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2015年3月,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更详细明确地描述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标志着“一带一路”由理念转为实际战略。“民心相通”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是所有项目中最为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是弘扬丝路精神,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并开展医疗援助等服务。教育方面主要是扩大留学生规模,并由政府向沿线国家提供奖学金名额。在文化方面互办文化年和艺术节等活动,合作进行一系列文化保护工作。“一带一路”的这些政策也为国内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比如2015年5月于西安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也是国内高校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举措。大学联盟是大学资源优化,增强竞争力的手段,大学联盟的优势在于将分散的个体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集体聚合的力量远远大于分散的个体。从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大学联盟来看,大学联盟是一个国家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比如美国的常青藤联盟,英国的罗素集团和澳大利亚的八校联盟等等,都是世界上顶尖的教育群体,这些联盟的研究成果囊括了世界半数以上的诺贝尔奖,并且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这说明联盟的确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优化之选。如今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习汉语成为一种潮流,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便成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而在国内,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深造,留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也因此,国内诸多的高校也是孔子学院之外的立足于国内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外派中国学生,实现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一带一路”不仅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机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高校也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比如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流等等。如果高校通过联盟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也许会得到惊人的效果,也会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有力助手。本文主要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联盟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本文将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大学联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高校与文化传播。大学联盟主要介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几个大学联盟以及其对所在国家教育的贡献,证明联盟是大学和教育发展的最优化路径,再列举中国的比较有名的大学联盟作为对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分析学者们关于建立“丝绸之路学术带”的设想,以及国家对教育和文化的战略分析。高校与文化传播主要探究高校的文化传播功能。最后将三者优势结合来,以陕西文化为例,探讨借助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进行传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