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系统性能的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hao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技术(X-ray Luminescence Tomography Imaging, XLCT)是一种新型的双模态混合成像技术,兼具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特性。该系统通过X射线激发磷光纳米粒子产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子,并利用高灵敏度的光敏探测器接收这些光子,而后通过光学图像重建方法恢复出生物组织内磷光纳米粒子的分布。本文分别针对窄束XLCT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扫描效率展开了研究,发展了两种XLCT扫描系统,并通过仿真和仿体实验验证了所发展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空间分辨率方面,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论,窄束XLCT空间分辨率由X射线束宽度决定,一般认为其空间分辨率为X射线束宽度的两倍左右,因而提高窄束XLCT空间分辨率的唯一方法是采用超细准直X射线束。本文研究发现,如果采用宽光束小步长的扫描策略,即在扫描过程中扫描步长小于光束宽度,可以打破由X射线束宽度决定的空间分辨率极限。通过仿真及仿体实验,本文对所提出扫描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扫描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扫描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窄束XLCT成像的图像质量。在仿真实验中,本文使用固定宽度为0.8mm的X射线束,通过减小步长尺寸成功重建出直径和边边距离均为0.5mm的六个目标体,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提高1.6倍的空间分辨率。而后,本文通过仿体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宽光束小步长扫描方法在提高XLCT图像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扫描步长的减小,所有图像质量评估指标均得到改善。
  此外,在扫描效率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工程可行的基于掩膜板的多窄束XLCT成像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XLCT重建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扫描效率。本文首先对单通孔掩膜板编码与XLCT重建质量的相关性展开了研究,而后推广到基于双通孔及三通孔掩膜板的多窄束XLCT成像系统,通过评估成像质量致力于探索一般性规律。考虑到扫描时间和系统复杂度,本文分别研究了投影角度数量和探测位置数量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发现了80个投影角和4个探测位置即可得到较高的图像质量。和传统的窄束XLCT相比,该系统不需要对仿体进行线性平移,仅考虑三维旋转扫描,可以有效提高扫描效率。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能够产生低频电磁场(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LF-EMFs)的设备被广泛使用。长期暴露于LF-EMFs环境存在着影响人类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风险;可同时LF-EMFs刺激也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无论将其当做外界影响因素或是临床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都亟待被探索。  突触可塑性是一种与学习和记忆紧密关联的细胞分子机
学位
血流是表征组织健康和功能的临床指标之一。因此,区域内血流图像对于诊断和监测与组织血流异常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近红外扩散相关光谱技术(Diffusi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DCS)凭借无创性,对血流变化的高敏感性,高穿透深度,实时成像潜力,以及床边监测适用性等优势在血流检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典型DCS系统由长相干近红外激光器、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学位
航天特因环境(Aerospace special environment, ASE)是指具有高真空、强电磁辐射、微重力等条件的太空环境与航天器自身空间狭小、昼夜交替频繁、噪声大等因素所造成的航天复合环境。研究发现,长时期处于太空环境中,宇航员会发生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身体失衡等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已知的对抗措施包括跑步机锻炼、平衡饮食、多穴位电针刺激、药物治疗等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且基本属于外周
警觉度(Vigilance)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对于重复性、非唤醒性刺激能够长时间进行清醒处理并维持的能力,其中包括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大脑的觉醒程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众多领域中,比如汽车驾驶、航空航天、医学诊疗、军事作战等,都需要作业者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度警觉状态,一旦警觉度水平降低且未及时处理,则很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事故。因此,如何在短时
空间频域成像(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SFDI)采用光的空间调制技术,将具有特定空间频率的宽场正弦调制光投射于生物组织体表面,利用面阵探测器或其他成像技术获取组织体的调制漫反射图像,并结合空间频域解调算法和光子输运模型从调制漫反射图像中重构出组织体的光学参数。近年来,由于SFDI具有成像面积大、非接触测量以及特异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关注。传
免疫分析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基质效应低、灵敏度高、可多组分同时检测等优点。目前,在ICP-MS免疫分析领域中,纳米颗粒作为信号放大效果较优的标记探针,在颗粒的种类以及仪器检测条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以人体内铁蛋白为测试对象,合成铂纳米颗粒作为标记探针,选用免疫磁球作为反应和分离载体,使用ICP-MS的两种不同检测模式(信号强
腰椎穿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诊疗操作,对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近年来,从国外兴起的超声辅助引导的腰椎穿刺术已被证明在便于医师上手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一种快速、准确、面向腰椎部位超声的重建算法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腰椎穿刺手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结合Freehand三维超声技术,搭建实验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就实验系统的空间位置信息转换矩阵进行了推导,然后就三维重建展开研究。  现
可穿戴技术为个性化医疗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今大部分可穿戴器件只实现了少量物理或电生理参数的测量,忽略了分子、离子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柔性表皮传感器具有超薄、可延展、透气、低能耗等特点,可以柔和、紧密的与人体皮肤结合,解决了传统刚性器件与生物系统不匹配的问题,为分子、离子水平的生理信息监测提供了机会。汗液中含有丰富的生理和代谢信息,可以实现无创采集与监测,汗液监测主要应用于运动状态、疾病预测与诊断、药
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是基于X射线穿过物体后相位发生变化,通过将其相移转换为探测器平面可以观测的强度变化来进行成像的。在目前发展的X射线相衬成像方法中,同轴相衬成像由于其对光源限制较小且基本不需要引入其它光学元器件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发展前景的相衬成像方法之一。由于实际获得的相衬图像中不仅仅包含相位信息,还包含吸收、散射以及成像系统非理想等带来的干扰信息,因此发展工程可行的合理有效的相位抽取方
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一种结合了光学和超声成像各自优势的新兴成像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成像技术之一。光声层析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是PAI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常用于临床医学成像和活体小动物全身成像。多光谱PAT技术可以进一步获取功能性信息,因而具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经过对现有的PAT成像系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