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契约理论探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约是法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既可指私法的直接调整对象,又被理论法学者们视为理论构建的基本工具。涂尔干是法律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他站在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之上,运用萨维尼的研究成果,因循梅因的研究路径,从社会学的视角上诠释契约。他发现卢梭和斯宾塞在契约与社会的关系上都犯了本术倒置的错误。前者的契约概念完全是先验的理论构想,毫无事实依据可言。后者虽然将契约限定为微观意义上的契约,但是它显然难以承载浇筑社会基础的重任。事实上,在社会、分工、契约三者的关系中,契约只是最外层的表征,是分工发达的社会维系团结的一条纽带,其本身也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和传统之中,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同时,契约还拥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在公共精神的支配之下,契约分别以血缘契约、物权契约、庄严仪式契约、合意契约和公平契约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表现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动态历史过程。其中,合意契约是确切意义上的契约的开端,它的出现使契约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外观上看,这种契约摆脱了神圣仪式的外部束缚,转而追求合意这一契约内核的纯粹性。从内涵上看,意志自由是合意契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种全新的自由精神依然无法涵盖所有的契约,只有公平契约才能引领契约走向未来。在涂尔干看来,公平契约已经在当时的法律中萌芽并且将不断壮大,最终会把公平精神扩展为整个财产制度的基础,从而促使法律废除继承、建立起更为平等的财产分配体系。与梅因相比,涂尔干的契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摄入了宗教、道德等大量的社会因素,而且在科学方法的考察之中深藏着学者本人对社会秩序重建的强烈期待。此外,涂尔干对契约概念的使用还呈现出两重性的特征,他既认同契约的经济属性,又时而将契约的外延扩散至所有共识。无论如何,涂尔干对契约的社会性诠释是具有创造性和预见性的。在20世纪契约被宣称死亡的危急关头,试图挽救契约的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关系性契约”等概念,这些概念无一例外地强调传统契约背后的社会关系,可以说,他们正是从涂尔干的理论中找到了药方。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德育也面临着新的选择。是继续延续旧有的传统高、大、空的德育目标模式,还是回归生活化,是德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个切入点来对于德育
学位
第七回  蒋介石推行饿死政策毛泽东号令打破封锁    话说毛泽东“放弃赣州”的主张遭到反对后,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最后决定:将中央红军分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沿赣江流域开展斗争,“以便利于在将来赣州之夺取”。  毛泽东深知这种战略取向是错误的。于是,他利用“随军行动”的便利,在行军途中说服众将领改变行进方向。在得到中革军委批准后,“中路军”的旗号改成了“东路军”。    忽然,红军队伍弃北朝东疾进,19
宗教是个“无国界的政治现象”,后现代的今天宗教群体已经成为渐具雏形的跨国市民社会的积极创造者。冷战猝然终结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废黜在意识形态纬度上的评判和
“法律原则的规范意义”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其一,法律原则的规范性问题,即原则何以成为法律?成为法律的原则为何具有禁止、准许或要求人们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规范效力?其
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和显示等设备及控制软件组成的对公共场所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记录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公共视频监控是政府运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