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之婚恋故事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始自民间,初时语多鄙下,长时期不被正统观念所认可。宋元南戏作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这一特征尤其明显。戏曲的散佚情况严重,可考的宋元南戏剧目多达二百余种,但现今可见的、全本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足20种。本文即是对全本流传下来的宋元南戏作品展开的分析研究。宋元南戏多婚恋题材,通过描写“生”“旦”的悲欢离合,表现对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宋元南戏的生角多是书生形象,他们才华横溢,多为饱学名儒,通过科举一朝荣贵,被权贵之家招赘;旦角多是普通女性,她们知书达理、德行兼备,固守“一女不事二夫”的原则;生角与旦角经历重重考验,最终是夫荣妻贵的大团圆结局,体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特征。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等,对宋元南戏婚恋故事的人物形象、作品情节与模式化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界定及文献梳理评述。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宋元南戏中生角与旦角的人物形象分析;由于文人参与创作后对早期书生形象的翻案,导致了早期书生形象与全本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书生形象的变化。第二章的内容是分析宋元南戏婚恋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即科举、赘婚与逼嫁。在“榜下择婿”之风兴盛的宋元时期,书生科考及第后,被权贵之家招赘为婿。见生角赴考后一去不回,旦角便被家长、公婆等人要求改嫁。这一部分更多的阐述了这三个叙事单元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宋元南戏婚恋故事模式化的研究。这些作品大都呈现模式化倾向,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结局方面多有雷同之处。虽然宋元南戏中均为团圆结局,但有些作品依然具有悲剧属性。除模式化、团圆结局之外,也探讨了团圆结局的原因。
其他文献
帝王的文艺思想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所统治时代的文学发展。作为清代的第二任帝王,康熙不仅通过一系列文艺政策规范当时文坛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文学篇什,其《圣
学位
桐城桂林方氏自始迁祖方德益于宋末元初移居桐城,至明代前期家族门第渐至兴盛,不但以科第仕宦显达于时,而且于治学、诗文、习艺皆著称于世,成为江南显赫之世家大族,延至清末历二十
学位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本人及其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论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弗洛姆关于异化的部分观点作为理论支撑,在文本细
戏曲场面指戏曲文本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是戏曲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展开的活动境况。戏曲场面不等于戏曲的“一场”或“一折”。一场戏或一折戏可以是一个戏曲场面,也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