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始自民间,初时语多鄙下,长时期不被正统观念所认可。宋元南戏作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这一特征尤其明显。戏曲的散佚情况严重,可考的宋元南戏剧目多达二百余种,但现今可见的、全本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足20种。本文即是对全本流传下来的宋元南戏作品展开的分析研究。宋元南戏多婚恋题材,通过描写“生”“旦”的悲欢离合,表现对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宋元南戏的生角多是书生形象,他们才华横溢,多为饱学名儒,通过科举一朝荣贵,被权贵之家招赘;旦角多是普通女性,她们知书达理、德行兼备,固守“一女不事二夫”的原则;生角与旦角经历重重考验,最终是夫荣妻贵的大团圆结局,体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特征。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等,对宋元南戏婚恋故事的人物形象、作品情节与模式化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界定及文献梳理评述。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宋元南戏中生角与旦角的人物形象分析;由于文人参与创作后对早期书生形象的翻案,导致了早期书生形象与全本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书生形象的变化。第二章的内容是分析宋元南戏婚恋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即科举、赘婚与逼嫁。在“榜下择婿”之风兴盛的宋元时期,书生科考及第后,被权贵之家招赘为婿。见生角赴考后一去不回,旦角便被家长、公婆等人要求改嫁。这一部分更多的阐述了这三个叙事单元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宋元南戏婚恋故事模式化的研究。这些作品大都呈现模式化倾向,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结局方面多有雷同之处。虽然宋元南戏中均为团圆结局,但有些作品依然具有悲剧属性。除模式化、团圆结局之外,也探讨了团圆结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