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向性自我调节对于个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estsdottir(2008)认为,意向性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以增强个体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积极地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环境中的要求和资源相结合相协调的一系列行动过程。意向性自我调节有三大理论基础:SOC理论、毕生控制理论和同化顺应双过程模型。国内现有意向性自我调节研究大多都是修订国外SOC问卷,采用量化的方法了解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按学龄来说主要是对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研究,很少有专门针对高职生意向性发展特点开展的研究。本研究对106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习方面、未来职业发展方面和自我完善三个领域进行。这些访谈问题中,每一领域关于意向性自我调节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分别是4、5、1个,共计10个问题。对于每个访谈对象,访谈时间大约30分钟。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学业领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目标有5种:课程学习目标、课本知识实践目标、课外知识学习目标、证书考取目标、提升学历目标;在未来职业发展领域,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有4种:从事专业对口行业、从事专业不对口行业、自主创业、先入职后创业;在自我完善领域,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完善目标有6种:提高外倾性、扩充知识面和提升思维品质、完善工作和生活态度、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增强意志品质、提升外在形象。第二个特点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业领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可以从5个角度去识别:目标明确性、动机内化程度、计划具体性和丰富性、计划实施程度和主动性、目标进取性;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领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可以从3个角度去识别:目标明确性、计划具体性和丰富性、计划实施程度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完善领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可以从3个角度去识别:目标明确性、计划具体性和丰富性、计划实施程度和主动性。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特点,并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即经过3名评价员从多个评价角度对106份访谈记录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评价,制定出一套基于访谈的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质化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