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肋软骨三维CT重建技术在成人耳郭再造中的应用:评估肋软骨为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依据;辅助肋软骨采取;辅助立体耳支架雕刻。临床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二中心共收治了46例成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男性34人,女性12人;左侧16例,右侧27例,双侧3例;年龄为18岁到41岁。2研究方法2.1设备参数及测量方法采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行肋软骨高分辨扫描,扫描参数:间距0.6mm,千伏峰值120kv,旋转时间为0.75r/sec,重建量为1mm。扫描结束后将所有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工作站,生成肋软骨的三维重建图像。原始影像学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利用软件的自带测量工具,对肋软骨进行距离和CT值的测量。2.2测量内容术前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和胸围。术前进行肋软骨的三维CT测量内容包括双侧第6、7、8肋软骨长度,肋软骨联合部、肋骨端、胸骨端的宽度和CT值,肋骨端至剑突、正中线的距离。术中测量内容包括所取肋软骨根数,长度,肋骨端、胸骨端、肋软骨联合部宽度。耳支架雕刻时,采用肋软骨评分标准对所取肋软骨进行评分。2.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之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者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第6、7、8肋软骨双侧不对称20例(43.48%),肋软骨钙化明显者14例(30.43%),肋软骨采伐术中折断1例(2.17%),术后胸廓轻度畸形2例(4.35%)。2.左、右侧第7肋软骨长度,双侧第6、7肋软骨联合部宽度,以及双侧第6、7胸骨端宽度t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第6、7肋软骨平均CT值t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第8肋软骨平均CT值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CT测量和术中实际测量的第6、7肋软骨长度t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前测量结果大于术中测量结果。其他术前和术中测量数值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年龄组肋软骨CT值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肋软骨CT值t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肋软骨平均CT值高于男性。5、肋软骨的CT值和肋软骨评分呈负相关。随着肋软骨CT值增加,肋软骨评分逐渐降低。第6、7、8肋软骨平均CT值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7、8肋软骨评分分数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通过肋软骨的三维CT重建技术对左、右侧肋软骨进行测量,可以准确掌握肋软骨大小,外形,弧度,走向,钙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手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为耳郭再造术前评估和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术中在肋软骨三维CT重建图像的导航下,不但可以提升肋软骨采取的准确性,降低肋软骨采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而且可以提高立体耳支架的稳定性。肋软骨三维CT重建技术在耳郭再造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