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肽酶对二尖瓣置换患者血管外肺水量的影响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抑肽酶对二尖瓣置换患者体外循环(CPB)后血管外肺水量的影响,探讨其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选取因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抑肽酶组,A组,n=11)和对照组(C组,n=11)。在主动脉插管后静脉推注lml抑肽酶1.4IU(A组)或乳酸林格氏液(C组)进行敏感试验,无过敏者在CPB机中加入稀释成20ml抑肽酶20IU/kg(A组)或等量乳酸林格氏液(C组)。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入PiCCO热稀释导管,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并连接PiCCO plus容量监测模块,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量和心脏功能指标。测量时点:麻醉诱导前(T<,1>), 锯开胸骨后即刻(T<,2>),停CPB拔除主动脉插管后即刻(T<,3>),关闭胸骨后即刻(T<,4>),术后1小时(T<,5>)和术后24小时(T<,6>)。测量指标:(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表面积(BSA)、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停用呼吸机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2)测量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和气道压(Paw);(3)氧合指数(OI,T<,1>、T<,3>、T<,5>、T<,6>);(4)术前一天和术后第1天血常规;(5)血浆总蛋白浓度(TP)、晶体渗透压(OSM):T<,1>、T<,4>、T<,6>。(6)术前一天和术后第6天做胸部X片并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SA、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二尖瓣瓣口面积、术前EF、TP、ALB、OSM、术前一天胸部X片评分、术前一天白细胞总数、术后停用呼吸机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各时点MAP、HR、CVP、CO、ITBV、Paw、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 T<,2>、T<,3>和T<,4>时点两组间EVLW和OI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5>和T<,6>时点两组间EVLW和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T3、T4、T5和T6时点EVLW与T1时点EVLW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六天两组间X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两组间白细胞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抑肽酶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心脏二尖瓣置换后,二尖瓣瓣口面积的增大引起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力降低是影响术后EVLW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抑肽酶能够降低二尖瓣置换患者体外循环后血管外肺水量,提高肺氧合指数,改善肺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降低了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瘢痕疙瘩(Keloid,K)组织中的表达及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相关性,阐明HSP47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经
目的: 研究兔眼玻璃体腔联合注射赖氨酸—纤溶酶原(lysine-plasminogen)和瑞替普酶(retepl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初步探讨RNAi技术应用于活体哺乳动物内耳组织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和阳离子聚合物混合的RNAi质粒载体通过手术于圆窗注入实验组大鼠内耳,对
目的:比较手术与传统溶栓抗凝治疗对于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我科收治的90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目的探讨加强药事管理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药剂科开具的2600张处方作为研究样本,2016年(n=1400)采用传统管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2017
第一部分脚底电刺激后应激大鼠海马CA3区c-Fos表达目的:研究脚底电刺激后大鼠海马CA3区c-Fos表达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习得性无助(LH)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活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