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的心理治疗观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静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通过与传统心理治疗的比较,提出了静修所蕴含的的心理治疗观,并对静修在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静修关注的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统一与整合,关注生活世界的存在和宇宙精神的终极,强调个人对自身的深入探索,致力于自身潜力的发掘。静修包含着丰富的心理要素,如道德的训练,精神的专注,情绪的转化,动机的调节(转向),意识的精炼,智慧的培养等。不同类型的静修方式具备不同的特征。研究证明,静修无论在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上都有明显的效果。 (2)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求同存异,静修提出了自己的治疗视角。通过对心理治疗的取向、心理治疗的超越性、心理治疗的人性主张和治疗思路,静修提出了对心理治疗的理解。与传统相比,二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使二者相互发明。 (3)植根于东方文化土壤的静修与现代心理治疗依然有着共同的主题。在自我发展观上,静修不但重视自我的发展,而且超越了自我层面而强调无我的趋向;个体的自性化过程是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过程;静修的身体-心理精神模式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和精神维度,从身体觉察,到情感体验,达到领悟和意义创生;静修通过意识的澄明、变异与转化扩展意识疆域,通过新颖的意识状态达成个人生活世界的改观;静修是实现咨询师的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咨询师自身修养境界是最好的治疗工具。 (4)静修的价值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心理治疗中,静修的深层内涵更是一种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代产生的大众化、生活化的心理健康需求呼唤便捷有效的自我治疗方式,同时,心理治疗的本土化要求也需要静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心身保健为主题,以文化心理学为研究视角,整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相关资源,对心身保健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探索。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是研究取向,中西文化与心身保健的关
英语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之一,也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对外
伴随着联邦政府教育干预的日益增强,美国联邦教育规划项目管理上机械僵化、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与美国社会中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