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自由主义是近30年来主导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和权利,要求限制政府权力,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政策建议使西方社会走出了经济滞涨的泥淖。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新自由主义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展示了它所独有的价值,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知识中心,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深深地卷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新自由主义是主导整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它对大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发生的巨大变迁已经突破了已有的大学理念,这预示着大学制度也发生了变革。大学制度变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的是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大学制度变革的实践活动,带有鲜明的新自由主义印痕。从美英日等国大学制度变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是推动大学制度变革的直接行动者。政府通过削减大学财政拨款、放松对大学的管制等措施,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大学中。资源来源方式的变化引起大学管理方式的变化,在大学必须承担更多财政责任的压力下,大学制度变革也就在所难免。在大学制度价值层面,新自由主义管理理念改造了学术本位的大学管理理念,大学价值理念从信奉默顿原则的专业主义转变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专业主义;在大学制度规范层面,市场机制被嵌入大学制度,成为大学资源配置的主导规范;在大学制度组织层面,大学利益主体多元化,大学组织从松散向集权化变化,校长权力增强,院系从学术单位向管理单位变化。
大学的历史是由内部逻辑和外部压力的对抗谱写的,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大学制度变革,实质上是两种价值逻辑的冲突。新自由主义改革在使大学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商品化、管理企业化、大学精神沦丧等危险。新自由主义要求放松政府管制,赋予大学更大的自主权,这构成新自由主义的“分权”维度;新自由主义要求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大学经营管理效率,这构成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维度。“市场”崇尚效率,追求利润,以功利主义作为其价值导向;而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偏好学术自由,追求真理,以高等教育认识论作为其价值信念。“分权”是以承担责任为前提的,它扩大了大学自主权,但却使权力在大学院校层面集中;大学是一个“底部沉重的组织”,学术自治是大学基本的价值诉求,它要求大学权力分散,以保护大学多元性,维持学院制的管理形式,免受外界干扰。
西方大学制度变革中“市场”和“分权”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大学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向大学放权,将市场机制引入大学,这也是我国近三十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从“分权”的角度来看,扩大大学自主权是出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需要,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增强大学灵活性的一种措施。在“分权”改革中,大学被动接受了更大的自主权,但在实施自主权方面却缺乏相应的操作细则。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市场”成为政府转嫁财政负担的一种方式,是“单纯财政性视角”的改革。
要扩大大学自主权,提高大学效率,“分权”和“市场”取向的变革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分权”改革中要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权责的关系,分权与学术自治的关系。在今后的“市场”改革中要规范政府行为,确保大学独立法人地位,分散管理权,注意区分市场手段与市场目的。
要继续推进大学制度变革,就要采用多元价值观来协调大学制度的内部逻辑与外部价值诉求之间的矛盾。新自由主义对大学制度变革寄予的效率、责任等价值取向有其现实合理性,大学不能无视社会的价值诉求。多元价值观能为价值冲突的双方提供对话的场所,可以避免因追求一种价值而忽视另一种价值所带来的损失,多元价值观是处理大学制度多元价值诉求的现实选择。处理好大学、政府、市场三者的关系,使其各归其位,为大学制度变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